唐易和毛逐聽了此話,均是心中一震,以秦老今時本日的職位,竟然說本身“略知外相,不敢妄言”,如此的謙善謹慎!
“蝸寄!竟然是蝸寄・・・・・・”
不料,秦老卻當真點了點頭,“比重是有些題目,不知用的甚麼胎,感受有點兒不太仇家。我對漆器也隻是略知外相,不敢妄言。”
“好,轉頭我讓人去找你,填寫票據,收走小盤。”秦老淺笑道。
秦老這麼一說,唐易內心模糊有了一個推斷。當年,這報酬了庇護漆器內裡的寶貝,想必是費了考慮,上漆的程度高,是因為要謹慎護寶,而雕鏤的工藝普通,是為了不惹人重視。
[本章字數:2153 最新更新時候:2015-03-30 13:57:48.0]
乾隆官窯有很多都是唐英主持燒造的,並且市道上並駁詰得一見。但是,唐英便宜並留有特彆底款的器物,那就真是太少見了!
秦老想了想,終究翻轉手腕,看起了底部。
唐易冇有說話,而是用一種熱烈的目光迴應秦老。
裝著書和剔紅漆杯的袋子就在毛逐中間,毛逐伸手將裝著漆杯的盒子拿了出來,遞給了秦老。
“秦老您太客氣了,現在留在您這裡,票據轉頭找人補給我就行。”唐易趕緊擺手,“我這裡還帶著彆的東西呢,挺重的,如果帶歸去,路上不謹慎碰壞瞭如何辦?”
“可惜了!要不是底足圈口殘了幾小塊,這個小盤真稱得上是極品。唐英五十多歲纔開端學習製瓷,短短時候就已達登峰造極的境地,真乃神人也!不過,幸虧隻是傷在底足,還算不影響觀瞻。”秦老將小盤翻轉,手指悄悄撫動“蝸寄”兩字,如有所思。
唐英,的確是陶瓷史上的一個傳怪傑物,他任督陶官的三十年,恰是清朝瓷器的頂峰,而他歸天以後,清朝瓷器便走向了下坡路。唐窯,這可不是隨便就能加上的稱呼。清三代,一個唐窯,一個郎窯,都是官窯器佳構中的佳構。
“這個漆雕的工藝,是江南一帶的伎倆,此地能工巧匠頗多,並且漆器不輕易措置,可不能草率。如許,我店裡有一個木雕徒弟,也是從江南來的,找他嚐嚐。”此時,秦老也對這個透著古怪的漆杯起了興趣,站起家來,要和唐易一起去泛古堂找木雕徒弟。
說罷,秦老拿起小碗,走到陽光暉映的敞亮之處,仔細心細研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