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筆筒儲存完整,青花人物,畫的是“鬆下問孺子”,畫工倒也不錯。唐易集合精力看了一下,發明上麵呈現了一片如有若無的寡淡的紅色光影,而後拿起筆筒,翻看了下底足,是四字楷書款:同治年製。
唐易想起來的,不是這漆器的題目。而是,前幾次看到寶光,都有寶光入眼,但是這一次卻冇有!包含前次在方故鄉裡發明古畫,也是這麼個環境。
唐易笑了笑,“我說,這杯子工太粗了,剔紅貴就貴在工藝上,我也就是看你這杯子夠大夠豐富,如許吧,我也未幾砍,兩百,如何樣?”
說唐易砍得狠,實在這漆杯,是他是一百塊錢收上來的,就是賣兩百塊,都是百分之百的利。不過,誰也不曉得他的進價,並且張口就是兩千,普通人確切不會砍這麼狠。從南京到北京,買的不如賣的精,就是這個事理。
毛逐仍舊在看那隻筆筒,並冇有焦急還價。而唐易則接太小盤看了起來。
“誰說冇有官窯,你這堆碎瓷片裡必定有!”唐易冷不伶仃插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