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風雲1_046 進退有序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天啟說:“按功績和事蹟升遷是冇有錯的,但是應當加上春秋限定。朕的意義是一個官員到了三十歲方能為七品,四十為五品五十為三品六十方能成為政務院的協理大臣或軍務院的軍機大臣,到了七十歲就該退位給厥後者讓路。朕正籌辦建立一個聖學院,讓到了七十歲的官員在聖學院裡著書立說留下他們貴重的經曆。”

天啟說:“你不消答覆朕已經曉得了,信賴這裡的眾臣也傳聞過這之類的事,邊將有殺良冒功的事例,處所上也有人把狗啊鹿啊的東西塗點色彩冒充吉祥,為甚麼會如許?就是因為大師都曉得要升官就得建功,立不了功就得冒功騙功,朕乃至聽聞有人先放火再救火的事,這莫非不該該想體例去竄改嗎?實在這類事古已有之,漢武帝時公孫弘和張湯因為政績凸起,一步一步漸漸地過了早在其上的汲黯,是以汲黯抱怨武帝用人如積薪使厥後者居上,這申明不管是當代還是現在官員的晉升都冇有一個公道的挨次。朕一向以來都在考慮如何讓官員有序地進退,現在有點設法說出來大師議一議。”

錢謙益說:“根據甚麼提拔官員是吏部的事,臣乃小吏本不該隨便批評,但皇上見問臣就說一點本身的膚見。《左傳》有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建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立德建功立言是我輩儒門之人的畢生神馳,提拔官員也應當依此而論。”

天啟笑道:“朕也不是甚麼聖明,隻不過是能瞭解‘千裡仕進隻為財’這句話罷了,官員當官有的為了財有的為了升官,升官的目標是為了更多的財,以是總的來講還是為了財。那些滿嘴裡都說的是為了百姓和國度的人,要麼是撈銀子撈得差未幾的人要麼是正在狠撈的人,說一套做一套很不好很虛假,真正奉獻的人是不會說出來的。”

群臣聽了天啟的話有的臉露不豫之色,有的似笑非笑,有的低頭不語,有的如有所思。

天啟說:“老年人給年青人騰位置是應當的,但你們都有豐富的經曆,應當把經曆留下來再走。”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