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水滸_第二百二十七章 龍川之戰(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我李家打下來的義州,合該作為我李家鼓起的基業!而具有廣漠平原的龍川周邊,更是重中之重。

李資謙是睿宗的嶽父,位高權重,把握軍權,此次出征,他安排本身的弟弟李資元、李資諒,各領兩萬雄師作為中軍,號令大將金富軾統領兩萬為開路前鋒、大將拓俊京統兵兩萬為糧草轉運使,總計八萬兵馬,誓要一雪前恥,篡奪義州九城之地。

而李資謙身為權臣,審時度勢是看家本領。麵對曾經兩次打敗他們的女真,李資謙再傲慢也不敢粗心。可如果是對戰漢人的話,那又另當彆論了。

他好不輕易比及機遇,豈能錯過。他李家攻不下的城,他拓家能夠;李家打不過的仇敵,他拓家能行!

兩今後,換防完成。李資謙帶領李資諒、拓俊京三萬五千兵馬衝到龍川城下,再次策動攻城之勢。

金富軾自誇貴族,對拓俊京這類布衣出身,靠著兵戈升上來的新晉發作戶很看不過眼。拓俊京出身私兵,起家於對女真作戰,繁華於攀附李資謙,還與李家結成了後代親家。

拓俊京卻不覺得意,他一向以為李資元、李資諒不過是兩個紈絝草包。他堅信遲早有本身脫手的機遇。他從私兵一起殺上來,信奉的是強權真諦,隻要勝利才氣帶來兵士們的推戴,隻要勝利才氣帶來統統。

曾多次出使大宋,並曾經獲得過徽宗親身設席接待的李資諒拍著胸脯說道。

“看來漢人公然膽怯,已棄城而逃。那麼攻城掠地之功,就不能再讓金富軾獲得。傳我軍令,金將軍勞苦功高,臨時在寧邊城安息。李資元、李資諒分兵兩路儘快全取殘剩七城之地!”

霸占鐵山以後,兩人兵分兩路。

仁川李家權勢滔天,但卻被漢城王室堵在了漢江之南,隻在五十裡範圍內稱雄。若想進一步生長,隻要兩條路:

將金富軾丟到鐵山,換來三弟李資諒麾下一萬五千能戰之士,再加上拓俊京的兩萬人,一起打擊龍川也充足了。

“智囊留的錦囊公然冇有說錯,在冰麵上殺的越狠,這些高美人越想上島。”

或許是一起打擊過分順利,讓李資元自傲心大漲,帶領雄師到達一馬平地的龍川城下時,麵對城內奮勇抵擋的漢軍竟然生出憤怒之情。

龍川城內,鎮守城池的黨世雄、黨世英、周昂三人毫不害怕,龍川城顛末水泥石塊加高、加固,已經被打形成了一座尖刺堡壘,硬生生頂住兩萬高麗軍兵打擊五天。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