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災變之天蓬蒙冤_第三十七回、洞賓傳道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呂洞賓語塞,在仙童們驚奇的目光下一怔,繼而大言不慚,自我解嘲道:“這裡不存在怕不怕的題目,我那是尊敬婦女,保護女權。”

仙童們再一次鬨然大笑,小火伴們兒童靈姓,心有靈犀,互使眼色,刹時構成一個圓圈,將羊角辮小仙女圍在覈心,“走馬燈”似的轉起來,一邊轉一邊有節拍地鼓掌唱道:“羊角辮,小蛔蟲,蛔蟲就是羊角辮,羊角辮變成小蛔蟲。”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知名,萬物之始也;馳名,萬物之母也。故恒無慾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二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眇之門。”

這類感受似曾瞭解,童聲入耳,書香入心,呂洞賓一如既往地心潮彭湃了一番。知書達理,明辨是非,現在,神仙們的修行早已偏離了正規,五花八門,就是不走正門,祖師爺的教誨哪個還聽?道家典範哪個還讀?社會次序一旦落空品德的束縛,便會變得混亂無章、沉渣出現,這是天宮亂象的本源。痛定思痛,八仙、天蓬、公主們集思廣議,鑒戒前賢做法,決定治亂先治泉源,教誨從娃娃們做起。公主們礙於身份,天蓬等公事繁忙,因而這個重擔當仁不讓地由八仙承擔了下來。八位仙長抖擻精力,各逞其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傳道、或授業、或解惑、或連絡實際指導迷津,總之是嘔心瀝血,力求功德美滿,不想驚世駭俗,博得千秋雋譽,隻想水到渠成,教養眾神一心向善,誠信守義,用本身的一腔熱血,換得天宮的調和安寧,政清民順。這個廣場“臥牛石書院”,便是呂洞賓的實驗田,呂洞賓抱負弘遠,樂此不彼,既能夠言傳身教,又能夠引經據典,學問賅博,辭吐詼諧,睿智漂亮,夷易近人,極受仙童們推戴。

作為天宮中最耐不住孤單的神仙,呂洞賓在吃過早餐後,早早地就漫步到廣場上,信步走到一塊“臥牛石”前,發揮“道法”跳上去,找到一塊平坦的處所,盤腿打坐,閉目修煉。不知過了多長時候,四周嘰嘰喳喳,吵得貳心煩意亂,用心悟道是不成能的了,就漫不經心腸展開眼睛,舞動幾動手中的拂塵,嗔怒道:“那裡來的野孩子,不在家裡睡覺,跑到這個清雅的處所,打攪老夫修煉悟道?”

呂洞賓哈哈大笑:“好你個鬼靈精,甚麼時候成了我肚子裡的蛔蟲了?”

羊角辮小仙歌女得一跳三尺高,鼓掌叫道:“這麼說,你承認你驚駭仙姑奶奶了?真是鹵水滴豆腐,一物降一物。”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