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方傑一進門就能道出祭台兩側的易術祭聯出處以及含義,連哽都不帶打地申明其源自易經第幾卦及其卦辭,並隨口說出引自另一個卦象卦辭的易術祭聯,且還能替代祭聯寄意以表示對方本身就是方氏初世祖的各種特異表示,便足以證明其真正的身份了!
方氏祖祠,始建於宋初,本是一座高達九層暗合八卦易理的八角樓式修建,但後因戰亂以及十年動亂“破四舊”而被夷為高山,現在的方氏祖祠,是鼎新開放今後村裡人集資重修的,固然還是八角樓修建外型,但卻隻修建了一層,其不管是範圍還是氣勢,亦或是易理符合程度,都遠不如疇前的那座祖祠。
不等方振文把話說完,方傑便揮了揮手打斷道:“你自知便可,無需講明!”
九十多高齡的方振文神采微顫地應了一聲後,一邊將雙眼睜得大大地彷彿想要將麵前的方傑看個通透。
方傑見狀,一邊從速將其扶回太師椅,一邊笑著安撫道:“彆太沖動,有話漸漸說,放心,我跑不了。”
方傑收回擊臂負手一笑,目光也再次回到了方振文的臉上,說了一段外人一定能瞭解的話:“此聯出自易之第五十九卦,渙卦。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寄意為拜祭先人,順昌亨通。此易卦聯之前用在這裡倒也合適,不過現在嘛……我想此聯應當改成‘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剛’才合適!”
因而,方振文就這麼眼巴巴地盼著,盼著方傑儘快長大,而這一盼,就是二十一年。
其次,方氏家屬近千年來,那些凡是“世”字輩,並取名方傑的方氏宗人,也就是與初世祖同名的宗人,冇有一個能夠活過第二個大限年,也就是冇有一個“方世傑”能夠活過21歲!
雖說這類征象隻是個例,近千年下來一共也就呈現了幾例環境,但因為族長們曉得阿誰太祖重生的傳說,以是還是引發了他們必然的存眷,以為“方世傑”這個名字就是個忌諱,普通族人的命不敷硬,底子冇法冒名頂替初世祖。
至於厥後那些垂垂對易理產生了些興趣的後輩族人,也在當代科學教誨的大環境下,很難再靜下心來研討這門老祖宗傳下來的技術了,頂多也就隻是學了點粗淺的易理在外頭招搖撞騙,難登風雅之堂。
與字輩歌訣一同傳下去的,另有一些易理和武功的要訣,隻不過大部分的武功要訣終究都消逝在了汗青的長河當中,而“破四舊”那會,統統的易理要訣也冇逃過悲慘的運氣,全數被焚之一炬,使得在此以後,方氏先人當中已經根基上冇人曉得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