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甚麼意義?"華安昂首。
華安手上的行動頓了一下。老孫剛纔提示過他,宮中有人暗中投奔宋朝,而趙慶就是此中之一。
華安躬身不語。
"傳聞是給大周後籌辦的?"趙慶靠近一步,"不知用了甚麼特彆的藥材?"
華安接過食盒,隻覺沉甸甸的。翻開一看,內裡是一摞泛黃的紙張,每張上麵都密密麻麻寫滿了各種配方。
"那倒不必,"趙慶笑對勁味深長,"隻是提示華大人一句,現在這個時候,最首要的是明白事理。有些人,怕是不該再惦記取這個宮了。"
"這香氣......"她悄悄嗅著,"彷彿和昔日不太一樣。"
就在這時,大周後的貼身宮女小環倉促出來:"娘娘身子不適,臨時不見外客。華大人請進,其彆人請回吧。"
他頓了頓,抬高聲音:"不過,這內裡另有隱情。"
華安細心瀏覽起來。隻見紙上除了詳細的配方外,另有李煜加註的小字:
華安翻看著這些秘方,俄然在此中一頁看到了熟諳的筆跡:"這是...陛下的筆跡?"
"我曉得他們想做甚麼,"大周後俄然開口,聲音很輕,"他們怕我勸陛下抵當到底,以是想要......"她冇說完,但意義很較著。
"華大人,"一個年青的學徒倉促走來,"老孫總管請您疇昔一趟。"
"天下至味,不在珍羞,而在平平。此膳以攝生為主,貴在平淡,方能安神靜氣。然世事難料,特加解毒之料,以防不測......"
華安接過信,隻見上麵寫著:"後宮諸人皆已籌辦南遷,唯大周後執意留守,欲與君王同在。然宮中已有異動,恐有不測。望能助其強身,以防不虞。"
看到這裡,華安不由得想起前些日子李煜說過的話:"這天下,本來就是你方唱罷我退場。"本來他早就預感到本日的局麵。
華安重視到老孫的神采有些凝重:"是陛下那邊有甚麼特彆要求嗎?"
"娘娘這是......"
"都送去臨安了,"老宮女感喟,"說是要為南遷做籌辦。隻要娘孃的院子裡還留著些花,說是...說是要陪著陛下到最後。"
傍晚時分,華安親身將玉露清心膳送入後宮。
老孫從暗格中取出一封密信:"這是昨夜大周後身邊的老嬤嬤送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