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仿若未聞,腳下法度未曾停歇。
早在楚興帝在位之時,一百多年前,一名嶽姓青年在興帝禦駕親征之際,捨命救下興帝。
趙岩看了看鄭雲奇,鄭雲奇微微點頭表示他莫要多言,趙岩心中雖有不滿,卻也隻能冷靜閉嘴,暗自腹誹:老鄭這是在玩火啊,看你如何從老太君那邊取回瀝泉槍。
“我方纔已說過,隻要你留下來,我自會為你取來。”鄭雲奇包管道。
嶽王的子孫後代也皆是英勇不凡,戰神普通的人物,為大楚立下赫赫軍功,就連強大的大梁也曾多次敗於嶽家軍之手。
雄師班師而歸時,楚興帝龍顏大悅,冊封他為嶽王。
當時,還是皇子的梁帝,企圖拉攏嶽蕭然結拜,卻遭到回絕。
而後,他更是帶領楚軍乘勝追擊,將蜀軍逼至滄瀾河對岸。
“我嶽王府的仇,自當由我親手來報,無需旁人插手!”少年的話語中透著一股決然。
趙岩見狀,大聲道:“那你要如何才肯留下來?隻要你留下,我給你一萬人馬,任你練習批示,助你重修嶽家軍。”
鄭雲奇滿不在乎地哈哈大笑:“無妨,無妨。若真到當時,大不了讓他揍我一頓便是,哈哈!”說罷,鄭雲奇翻身上馬,揚塵而去。
鄭雲奇望著嶽穆的背影,暴露欣喜的笑容。趙岩則狠狠瞪了他一眼,抱怨道:
“槍呢?瀝泉槍在那邊?”嶽穆詰問道。
鄭雲奇點了點頭:“看你這般反應,想來你父親並未奉告你家傳瀝泉槍的故事。你若留下來,我不但給你一萬兵士,還將瀝泉槍物歸原主。”
本來,這瀝泉槍現在在許家。二十年前,許瀟俄然離世,鎮北王深受打擊,一蹶不振。
現在,聽聞少年所言嶽家被滅,二人怎能不倍感驚詫?
傳聞,嶽王與楚興帝情同手足,暗裡裡皆以兄弟相稱。
嶽穆深思半晌,摘下腰間的布袋,扔給鄭雲奇,說道:“記著你所言,一萬兵士,另有瀝泉長槍。”言罷,頭也不回地朝著中原虎帳大步走去。
“你還笑得出來?那但是老太爺贏來的,你這般等閒承諾,就不怕冇法兌現承諾?到時候看你如何結束!”
”鎮北王聽後,便將瀝泉槍留了下來。
鄭雲奇勸道:“你若死了,你感覺嶽家的仇便能得報?你父親、祖父在地府之下豈能瞑目?常言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哪怕你決計赴死,也當為嶽家留下血脈,再去也不遲。”
興帝見他技藝高強,且善於領兵作戰,便封其為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