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天然並無貳言,誰讓玄隆帝把好話好話都說了!
他信賴,終有一日,趙瑞會受不了被人壓迫的日子,從而主動“中計”!
“若諸位愛卿並無貳言,此事便定下了。”
言語間,鮮於琿的臉上閃現一抹誌在必得!
西邦與大夏長年交兵,在霍山仍舊是鎮邊大將軍時,西邦向來討不到任何好處。
這對大夏的顏麵更加倒黴!
翌日,早朝。
此前大皇子本就是遭人讒諂,現在又要前去邊城,如果連太子之位都冇有被答覆,讓西邦人瞧見,難道是會招人非議?
“本殿也是有些醉了。”
趙瑞何嘗冇有想過此事?
“陛下,臣有一事要奏!”
“鎮邊大將軍?”
他於早朝之上,親身宣佈了將由四皇子趙玨頂替上官嘉樹,伴同趙飛揚一同前去邊城一事。
此言一出,殿上的四皇子黨皆朝劉太傅投入一抹氣憤的目光。
趙飛揚的反應,倒是引來了玄隆帝的青睞。
“鄙人與三皇子甚是投緣,如果三皇子情願的話,鄙人願助殿下一臂之力!”
此時劉太傅提及此事,美滿是多此一舉!
鮮於琿這番話的真正目標,必定不是為了西邦百姓著想。
說罷,趙瑞便大聲叫來隨行小廝,命小廝攙扶著他打道回府。
劉太傅在玄隆帝籌辦宣佈退朝之際,上前一步。
“好男兒誌在四方,如果三皇子一輩子隻能屈居人下,怕是永久也冇法實現心中的抱負了吧?”
“陛下,距大皇子弱冠之禮隻剩不到一年時候,臣以為若需大皇子前去邊城,理應再登上一年,待大皇子行弱冠禮,規複太子之身後,方可出發!”
提及西邦將士,一種由內而外的高傲從鮮於琿的身上披收回來。
聞言,鮮於琿輕笑。
玄隆帝微微點頭,表示劉太傅持續說下去。
不過,劉太傅曾三番兩次幫趙飛揚說話,此時他冇法眼睜睜的看著劉太傅被人質疑。
“我西邦人最善騎射,個個都是勇猛善戰的好兒郎,便是對陣霍大將軍,也未曾驚駭其分毫!”
但實際上,這群人是深怕玄隆帝聽了劉太傅的建議。
即便是大皇子此番提出了一個對大夏很有好處的建議,陛下卻仍舊未曾籌算規複其太子之位,這便已然說瞭然陛下的情意。
“莫非三皇子便當真甘心,平生都活在四皇子的暗影當中?”
“大皇子這是何意?”
趙飛揚的一番話,頓時令鮮於琿顏麵掃地!
“本殿也是父皇的血脈,也是大夏皇子,憑甚麼到處要受旁人製衡!”
“鮮於大人,此事還是休要再提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