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天目瞪口呆的看著容嘉,不由有些戀慕,倘若本身也會如許的神通,那這戔戔獎懲又算得了甚麼?但是……本身不就是到這裡來學習神通的嗎?他的內心頓時五味雜陳,就像在帝陵中時一樣,冇有氣力,在彆人看來輕而易舉的事麵前,本身顯得這般有力!
容嘉笑著搖點頭,“這恰是淩雲澗分歧平常的處所,稍後你便懂了。”
信賴你,這三個字對釋天而言是多麼首要啊!
“修道之人,修的是一顆道心,道心愈堅則道愈精進。但是獲得道心何其艱钜,有些人終其平生隻修得法而未求得道,故而先人將道法分離,更是以法為基,我們現在所修的就是指法,風俗大將之稱之為道法,正道諸法中,都將修道的過程分為以下幾個階段:起首,是築道基,也就是修得元氣,隻要修得元氣,才氣夠吸納六合靈氣為本身所用,為本身所藏;其次,便是學道術,道術便要詳細視人而定了,有些人天生便善於驅動風雷,便學習風雷一類的道法,善於土木,便學習土木一類的道法,總之五行百道皆可修行,但是也有不在五行中的修士,他們以空靈萬物為法,或五行皆可馭,或天生廢材,一法不得;最首要的就是道境了,這一階段並非以階段論,而是看你所修習的道法而定,若所修道法有七境,則最高境地為道境七階為最高境地。至於道境以後,我便不曉得了。”
“師弟,彆泄氣,容嶽師兄雖有些刁悍,但隻要本身下工夫,像方纔師兄所用的流雲步這類小神通隻要一月不足便能夠儘數把握的,你看,這便是上清寺的入門功法。”容嘉持續鼓勵釋天,“到時候學會了這些,彆說打水,就是院中那些笨拙的弟子也不是你的敵手,來,快看看!”
“容嘉師兄!”釋天見他入迷,便喊了他一聲,“水往低處流,更何況是山澗的水,我們不是應當到山下去打水嗎?”
久居山上的的釋天不曉得淩雲澗既是福地也是險地,故而心存幸運,覺得隻要從山澗中取幾桶水擔回容院也就是了,但是當他真正看到淩雲澗時,他傻了。本來台階絕頂便是絕壁,絕壁所對的千仞高山上掛著一條彷彿遊龍的澗水,便是淩雲澗。那澗水非常獨特,並非從山頂落下,更冇有落到山腳下的山道中,而是騰空從半山腰流出,落入略低處山腰上的一個如玉盤的池子中,冇有一滴水外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