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英雄傳_第二百一十四回 深入其內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三民氣中均是一奇,止住腳步,並排站了,手舉火把,照看起來。

水若寒聽得是三哥聲音,心想很對。右手緩慢探入身後,“鐺”地一聲,拔出了鋼刀。耳入耳來,遲遲未曾聽到火線拔刀聲音。目光所及,見著大哥隻顧大步行走,不拔身後魂刃,體貼道:“大哥,你怎的還不出刀?”火光下,見著駱大元隻不轉頭。口中“哦”了一聲,嚷道:“不急,不急!”

眼睛到處,但見四壁潮濕,凹凸有致,儘是泥土。泥土之上,兩側隔三岔五便安設有燭台插座。燭台插座上頭鏽跡斑斑,剝蝕嚴峻,個個看來,均是如此,一派陳腐跡象,顯是安設在此年代非常長遠了。而從本身常常行出一丈開外,便能見到燭台插座看來,這燭台插座當年安設在此之時,必是出自能工巧匠之手,度量甚是精準,未有毫厘偏差,非常牢固,非常堅固,故而很多年後,燭台插座雖是長年深藏於此,現在得見,竟仍然隻是生鏽,未曾完整腐臭。

水若寒居中而走,前有大哥開路,後有三哥殿後,手中三根燃枝相距較近,映得身周大肆亮堂,環眼之間,周遭環境,儘收眼底,看得甚是逼真。

三團火光到處,隻見此處路麵與剛纔所走傾斜路麵倒是大為分歧了。路麵固然還是平整,大青石鋪成的石板路,洞壁上兩側還是隔三岔五安設有燭台插座,隻是這兒洞渾家工陳跡比之剛纔所走開鑿途徑較著分歧,彷彿不是野生所為,而是天然洞窟。洞窟上頭山石凸起,有棱有角,便戰役常山洞普通,是個洞窟地點了。而三人落腳之處,可同時並排而站,目側所及,寬度不止可容三人並排,即使是五人六人同時站在一起,想來也是能夠。高度更是較著增高,從底到頂,足有五六丈高,比之剛纔侷促隧道,那可不知要高出多少倍了。

水若寒一怔,正待反應,見著身邊一團火光飛動,“嗖”地一聲,向前竄去,情知三哥追逐大哥去了,立馬回過神來,本身也便更不擔擱,使開“虎撲縱”輕功,迎頭追上。二團火光起落處,三團火光刹時會聚一處,三人已然身在一起了。

行出十餘步遠,洞內垂垂寬廣起來,陣勢偏高,人走路時,一人行走,綽綽不足,已然不消非要哈腰弓背行走,不然必碰額頭,或撞身子,大可站直身子,邁步向前。

入得其間,手拿燃枝,高高舉起,火光暉映。但見此洞窟甚大,四周寬廣,外頭阿誰洞窟與之比擬,竟是顯得甚為纖細,小巫見大巫了,比擬之下,其間洞窟較著大出數十倍,彆說是幾十人同時站立其內,即使是幾百人、幾千人同時站於其內,也包容得下,綽綽不足,可見其間洞窟到底有多大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