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守城的將領樊漢年,倒是共公的親信,一個冇有腦筋的忠君固執派。故而必須縋城而登,不然,何故會有六十人墜城的慘狀呢?還好,惡有惡報,有人乘混亂之機,暗箭射死了樊漢年,翻開了城門,齊軍進城,如決堤的大水,直瀉而下,澎湃澎拜。
第九章 廢寢忘食著書立說
仲秋八月,天高雲淡,北雁南飛,而田書所率伐莒之師,得勝回朝,卻在逆雁飛的方向而行,如同奔騰的河水,歡暢地流向北方。方向固然相反,但他們都是在迴歸故裡,奔向暖和的處所。一起之上,青山迎來送往,綠水伴隨歌頌,鬆濤喝彩號令,峰巒儘披盛裝,秋風撕扯衣衿,秋雨敲打盔甲,紅葉矯飾姣美,黃花一展風騷,群獸追逐玩耍,百鳥繞林鳴吟,蒼鷹遨遊藍天,錦鱗愜遊淺底……啊,春季,公元前523年的春季,金光燦燦,朝氣盎然。
齊宮內,昌大的慶功國宴正在停止,文武百官濟濟一堂,山珍海味,擺滿餐桌,美酒香醇,溢杯而淌,燈紅酒綠,觥籌交叉,猜拳行令,吵嚷如潮,歌喉甜甜,歌聲嫋嫋,蜂腰若柳,舞姿翩翩,全部宴會廳浸泡在喜慶和歡樂當中。景公、晏嬰、田書為一席,臣僚們紛繁來敬酒,恭維溢美之詞不斷於耳,令人神魂倒置。詞語雖都甜美,但田書看得出,那目光卻大相徑庭,多數是暖和的,像三月的東風,個彆倒是嫉恨的,放射著氣憤的火焰。這嫉恨的目光像噴灑著的冷水,令田書腦筋復甦,使他清楚地熟諳到本身目前和將來的處境,這場伐莒戰役將給本身帶來些甚麼,應當防備些甚麼。
齊師班師,一踏上故國滾燙的地盤,便感到腳下軟綿綿,心中熱乎乎的,所到之處,百姓鑼鼓喧天歡迎,載歌載舞相送,紅棗、黃梨、山查、核桃、山芋、雞蛋,一個勁地往將士們的腰包裡塞。戰役是罪過的,但為民除害的戰役,倒是百姓需求和歡迎的。
本來,七月十二日下午,呈現在紀鄣城下的莒軍將士,滿是齊軍官兵打扮的,田書便在此中。幾經調遣,保衛隘口要塞和關卡哨所的將領,全都換成了趙威虎將軍當年的部下。七月十二日夜晚,來往於紀鄣街頭巷尾的齊軍將士,他們高呼:“不好了,齊軍進城了,從速逃竄吧,跑晚了就冇有命了……”弄得紀鄣城內一片混亂,這些齊軍將士,或為莒軍所扮,或為百姓所飾。關頭的關頭是當今莒軍的統帥公衍怡,趙威虎曾救過他的性命。對公衍怡來講,趙將軍恩同再造,當年趙威虎銜冤拜彆時,他曾嚼碎過兩顆門牙,吞到了肚裡。深夜,蕭瑟的趙威虎墓前,公衍怡單獨一人,長跪於地,留下過錚錚誓詞:公衍怡我定要斬昏君,除民賊,為將軍報仇!為實現慾望,達到目標,數十年來,公衍怡忍辱負重,逆來順受,言聽計從,頗得共公的賞識正視,竟然混得了高官顯爵,兵權在握。趙威虎的妻室兒孫,得以安度平生,也全仗公衍怡的庇護與關照。現在,有了這個報仇雪恥的機遇,公衍怡天然要肝腦塗地,在所不辭,不但是為了趙將軍,也為了莒國的繁華昌隆,為體味民倒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