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_第4章 逞雄心李靖訴西嶽 造讖語張衡危李淵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詞曰:

“布衣李靖,不揆狂簡,獻疏華山大王殿下。靖聞上清下濁,爰分六合之儀;晝明夜昏,乃著神人之道。又聞聰明樸重,依人而行,至誠感神,位不虛矣。伏惟大王嵯峨擅德,肅爽凝威;為靈術製百神,配位名雄四嶽;是以立像清廟,作鎮金方。遐觀曆代哲王,莫不順時禋祀。興雲致雨,天實肯從,轉孽為祥,何有不賴?於乎靖也,一丈夫爾,何乃進不偶用,退不獲安,呼吸若窮池之魚,去處比失林之鳥,哀傷之心,不能亡已!社稷淩遲,宇宙顛覆,奸雄競逐,郡縣土崩。茲欲建義橫行,雲飛電掃,斬鯨鯢而清海嶽,卷氛祲以辟江山。俾萬姓昭蘇,庶物昌運,即應天順時之作也。若大寶不成以據望,思欲仗劍謁節,俟飛龍在天,捧忠義之心,傾身濟世,吐肝膽於階下,惟神降鑒。願示進退之機,以決平生之用。有賽德之時,終陳伐鼓。若三問不對,亦何神之有靈?靖當斬大王之頭,焚其古刹,建縱橫之略,未為晚也。惟神裁之。”

一日,偶有事到華州,路經華山,聞說山神華山大王,甚有靈應。遂具香燭,到廟瞻拜,具疏默禱道:

此時蒲猴子子李密,位為千牛。隋主道他有反相,心也疑他。他卻與楊故舊厚,楊素要保全李密,遂讚高熲之言,暗令李密辭了官。當時在朝姓李的,多有乞歸田的,乞辭兵柄的。李淵也趁這個勢,乞歸太原養病。聖旨準行,還令他為太原府通守,節製西京。這高熲一疏,單救了李淵,也隻是個王者不死。

謀刁滑似蜮,暗裡欲飛沙。世亂忠貞厄,無端履禍芽。

一日偶因探友於渭南,居住客店;乘著閒暇,單獨騎馬,到郊野射獵遊戲。時價春末夏初,見村農在田耕作,卻因久旱,田土乾硬,甚是吃力。李靖走得睏乏,上馬向一老農告乞茶湯解渴。那老農見是個過往客長,不敢怠慢,忙喚農婦去草屋中,煎出一甌茶來,奉與李靖吃了。李靖稱謝畢,仍上馬前行。忽見山岩邊走出一個兔兒。李靖縱馬逐之。那兔東跑西走,隻在前麵,卻趕他不著;發箭射之,那兔便帶著箭兒馳驅。李靖隻顧趕去,不知趕過了多少路,兔兒卻不見了。回馬轉看,不記來路,隻得垂鞭信馬而行。看看紅日沉西,李靖心焦道:“日暮途歧,那邊歇宿哩!”舉目四望,遙見前麵林子裡,有高樓大廈。李靖道:“那邊既有人家,且去投宿則個。”遂策馬前去。到得那邊看時,乃是一所大宅院。此時已是掌燈時候,其門已閉。李靖上馬扣門。有一老蒼頭出問是誰。李靖道:“山行迷路,日暮途窮,求借一宿。”蒼頭道:“我家郎君他出,隻要老夫人在宅,待我入內稟知,肯留便留。”李靖將所騎之馬,繫於門前樹上,拱立門外待之。少頃,內邊傳呼:“老夫人宴客登堂相見。”李靖整衣而入。內裡燈燭光輝,堂宇通俗。但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