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楊義臣高傲業七年被讒納還印綬,猶恐禍臨及己,遂變姓名,隱於濮州雷夏澤中,日與漁樵來往。其日驚傳宇文明及在江都弑帝亂宮,不堪仇恨道:“化及庸闇匹夫,乃敢猖獗如此!可惜其弟士及向與我交甚厚,將來天下合兵共討,吾安忍見其罹此滅族之禍?速使一計,叫他滿身避害。”即遣家人楊芳,齎一瓦罐,親筆封記,徑投黎陽來,送與士及。士及訪問楊芳,大喜道:“我正朝夕在這裡想,太仆公今在那邊?不料汝忽到來。”隨引進書齋,退去擺佈,問道:“太仆公現居那邊?邇來作何奇蹟?”楊芳答道:“敝主自從被讒放斥,變改姓名,在濮州雷夏澤中,漁樵為樂。”士及道:“可有書否?”楊芳道:“書啟敝主實未有付,止有親筆封記一物為信。”士及忙開視之,見此中斷有兩棗並一糖龜。士及看了,不解其意,便叮嚀部下引楊芳到外廂去用飯,本身幾次推詳。忽畫屏後轉出一個美人來,乃是士及親妹,名曰淑姬,年方一十七歲,尚未適人,不特姿容絕世,更兼穎慧過人;見士及沉吟不語,便問士及道:“叨教哥哥,這是何人所送,如此遲疑?”士及道:“此我舊友隋太仆楊義臣所送。他深通兵法,善曉天文,因削去兵權,棄官歸隱。本日令人送來一罐,封記甚密,內裡止有此二物,這個啞迷,實難明詳。”淑姬看一回,便道:“有何難明,不過勸兄早早歸唐,庶脫弑逆之禍。”士及大喜道:“我妹真聰明善慧,但我亦不便寫書,也得幾件物事答他,使他曉得我的主張纔好。”淑姬道:“但不知哥哥主張可定,若主張定了,有何難回?”士及道:“化及所為如此,我立見其敗;若不早計,噬臍無及。”淑姬道:“既是哥哥主張定了,愚妹到裡邊去取幾件東西出來,付來人帶去便了。”淑姬出來了一回,隻見他手裡捧著一個漆盒子出來。士及揭開一看,倒是一隻小兒頑的紙鵝兒,頸上繫著一個小小魚囗,上邊豎著一個算命先生的招牌,紮得端端方正,放在裡頭。士及看了奇特道:“這是甚麼原因?”淑姬附士及耳上,說了幾句。士及道妙,將漆盒封固,即付與楊芳收歸去了。
楊義臣叫孺子取曆日過來看,剛好明日就是好日。大眾用完了飯,眾夫人與趙王進內去了。叫家童取出兩匹騾兒來,叮嚀家中,把門關好,喚小童跟著,自同王義騎上騾兒,至斷崖村女貞庵,與老尼說知了來意。老尼素知楊義臣是忠臣義士,又是庵中齋主,滿口答允,即同返來。王義對老婆說了庵中房屋乾淨,景色清幽,四位夫人亦各歡樂。袁紫煙對楊義臣說道:“母舅,甥女說與他們出了家罷,住在此無益於世。”義臣道:“你且住著,我另有籌議。”紫煙沉默而退。過了一宵,明日五鼓,楊義臣請秦、狄、夏、李四位夫人下船,沙夫人與趙王,薛冶兒、薑亭亭說道:“這一分離,而不知何日再見;或者天不幸見,還到中本來。後日好認得地點,便於尋訪,需求送去。”楊義臣見說到道理上,不好堅阻,隻得讓他們送去,本身與袁紫煙、王義佳耦,亦各下船,送到庵中,老尼接了出來。他部下另有兩個門徒,一個叫貞定,一個叫貞靜,年俱十四五之間。老尼向眾夫人等敘禮過,各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