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極其敏感的轉折點,置之死地而後生,繁華險中求,或許這即將到來的一場毀滅,就是他們的重生!
但是今後以後,身處新野的劉備便再也得不到劉表的動靜,在蔡夫人和蔡瑁的封閉之下,一向到劉表歸天、姐弟二人假傳遺言立劉琮為荊州之主,劉備、劉琦等人也毫不知情。
因為蔡夫人和蔡瑁的乾係,至公子劉琦在荊州一向度日如年,不時候刻都感受四周危急四伏。作為蔡夫人和蔡瑁的眼中釘、肉中刺,能夠說他呆在荊州的每一刻都充滿了傷害。
實在那劉琮固然年幼,但此子資質聰慧,對於這些人的用心看得一清二楚。他曉得,如果本身不肯歸順曹操,隻要荊州軍民高低一心,並非冇有一戰之力,加上此時另有一名極具軍事才氣的劉備和他部下的一乾智囊、虎將在,若能結合,那麼本身一方以逸待勞,加上天時之便,可說是勝算極大。
這蔡瑁本是狼子野心,而那位蔡氏夫人也不是甚麼肯安於閣房的賢惠女子,這姐弟二人並冇有真正把劉表當何為麼親人,而是將其當作了打劫權力和職位的東西。
劉琮,這位方纔代替父親掌管荊州不久的少主,正感覺氣悶非常。因為現在強勢的母親正和阿誰讓他更加膩煩的孃舅蔡瑁一起,加上張允、傅巽、蒯越,等劉表舊將,一起用一種不幸乃至是鄙棄的目光諦視著他那尚顯稚嫩的臉龐,用他們的話來講,就連當年的中原第一大閥袁紹、袁術兄弟,在他們最為強大的時候也抵不住曹操一擊,更何況是老主新喪的荊州,更何況是年幼無知、在荊州軍民中毫無聲望的劉琮?!
強如曹操,他曾因一時之曲解而將在他流亡路上至心相待的故交一家搏鬥一空,並且曾對厥後也死於他手的跟隨者陳宮說道:“寧教我負天下人,毋教天下人負我!”他又豈肯毫無行動地坐視敵手坐大?
為了宣示兼併荊州、除滅劉備的決計,曹操不吝甘冒罵名,將阻諫出兵的名流孔融百口殺死。孔融的鮮血刺激和警省了曹軍官兵乃至是大漢朝野。孔融身後,曹操部下、朝野以內再無一人勇於出言反對。
許昌。
就在許昌的曹操充滿了殺機的目光緊盯著荊州的時候,那位荊州牧劉表卻生起病來。
這密室當中的商討,劉備和劉琦又從何而知?隻要孔明那雙睿智的眼睛穿透了統統,撩開迷霧,洞悉了統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