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刀入鞘。郭藥師神采烏青,一言不發。不是說在孤鬆嶺設伏麼?如何俄然之間堂堂正正呈現在十裡以外?莫非是要在彼蒼白日之下,明刀明槍地與我軍決鬥?宋軍隻怕還冇這個膽量!思考一陣,命令飛騎傳信於前麵二太子主力,也不敢揮師東進,當即命人入兩側山林探查環境,全軍不能鬆弛,隨時籌辦迎敵。未幾時,部下來報,孤鬆嶺兩側山林中,彆說南朝雄師。連根毛也冇有。
孤鬆嶺,位於帝闕之東三十裡外。相傳建國之初。有方士於此地結廬而居,與鳥獸為伍,青鬆為伴。四周農夫獵戶經常見一紫髯長袍之人如豺狼般奔行於山林當中,高坐於巨鬆之上。至仁宗年間,不複得見,其茅廬亦平空消逝,隻餘廬邊孤鬆。因而儘皆傳言,說此公得道仙升,那顆孤鬆便是仙蹟,此地因此得名。金軍迫東京,四周住民撤散一空,周遭十數裡,唯聞飛禽走獸之嘶鳴。
上至統帥藥師,下到淺顯士卒,大家都在四周張望,但聞鼓聲高文,卻未見一兵一卒。郭藥師眉頭舒展,按刀之手幾度欲拔,如何回事?隻聞鼓聲,不見兵馬?正迷惑時,戰鼓驟停,孤鬆嶺下,但聞馬嘶罷了。前後皆不見異動,按細作陳述的諜報,宋軍在此地設伏,欲以弓弩急射,步軍圍堵,馬隊打擊。怎會……
士卒得令,嚴陣以待,馬隊們緊攥韁繩,隻待宋軍一出,便要策動雷霆般的打擊。可等了好大一陣,隻聽鼓聲漸行漸遠。最後終不成聞,仍不見有匹馬單人呈現。郭藥師手中長刀下垂,他模糊感遭到,事情不太仇家。望向身邊士卒,皆惶恐失容,南征以來,金軍老是占有主動,似眼下這般狀況,還是頭一遭。此時,郭藥師不由犯難,數萬軍隊被困在此處,未見宋軍一兵一卒,倒是進不能進,退不能退,為將平生,還從未遇過如此局麵。
可怪事就在此時產生,拔速離身先士卒奔進山坳以後,卻見宋軍千餘騎再次調轉馬頭,直麵來敵。拔速離衝進坳中,驀地驚覺!正想命令撤退時,已然是遲了!
嶺上巨鬆之下,忽地鑽出幾人,俱是全部武裝,背弓挺刀,為首一個望著東麵突進的女真精騎沉聲道:“此必金軍前鋒,主力定然隨後就到。速作籌辦!”身後部下齊聲應是,轉眼間,又消逝於山林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