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閥_第二百二十章 靖康和議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如許一來,河東的平陽府、昭德府、威勝軍、澤州、絳州等地,眼下都有義兵活動,都應劃在大宋一邊。構和對峙好久,一向拖到仲春中旬,金國方麵才鬆口。說成,就這麼辦,但有兩個前提。第一,威勝軍的義兵必須撤了,此地間隔太原太近了。第二,韓昉你們得放了讓我帶歸去。這兩個前提,缺一樣都不消談了。

與朝堂上的“沉著”比擬,官方那是輿情沸騰。起首曉得動靜的,是東京的太門生,經他們一傳,全部東都城都曉得官軍光複河東大片地盤,已經兵臨太原的捷報。百姓馳驅呼告,於茶社酒坊等地整天議論,更有在京大儒寫了一篇《破陣子.聞官軍收河東》,在都城廣為傳播,長幼皆能朗讀。一時候,官方士林要求光複失地的呼聲高漲,特彆是從河東河北避禍熬來的,思鄉之心更加孔殷。乃至有人每天籌辦著行裝,以便隨時迴歸桑梓。

宋金兩邊大臣挖苦諷刺不亦樂乎,愣冇談出個鳥來。最後,趙桓見和談冇有停頓,命樞相徐紹親身乾預此事。才定下來“正視實際”的構和目標。女真人丁頭上還是要求南朝承認他們占據兩河的合法性,並讓兩河境內統統宋軍撤回,規定疆界。徐紹嚴辭回絕,如果你們金國抱著這類設法,那就不消談了。

金國使臣明顯是有備而來,說對,我承認你們的小老虎剽悍。但貴國也不但願我們在河東大乾一場吧?說句實在話,兩河的行政軍事機構,是蕩然無存的,好些州縣是百裡無火食,徐衛他能呆多久?

樞密副使折彥質當即駁斥了這類說法,他是文臣內裡少有的與徐衛有友情的人,對虎捷鄉軍的環境比較熟諳。他指出,虎捷鄉軍成分純真,清一色的兩河後輩,作戰英勇賣力也在道理當中。再有,虎捷練習嚴格,各級統兵官都出身寒微,有效死之心。當然,最首要的,就是徐衛這個主將。不但有運籌帷幄的智謀。更有蹈死不退的勇氣,所謂青年才俊是也。

徐紹想了半天,韓昉是誰?哦,是了,當初金國的使臣,為了矇蔽大宋君臣,袒護金軍即將大肆南侵的企圖而出使南朝。厥後被徐衛給奧妙抓捕,一向囚禁到現在。傳聞此人是遼國壬辰科狀元,投降後深受金主信賴,特彆被二太子斡離不引為座上賓,成為斡離不的“謀主”。處斬郭藥師時,有大臣想起了他,深恨此人表麵忠誠,實則包藏禍心,欲殺之,趙桓不允。

乃至有個彆大臣提出,軍中虛報功績以邀賞的成規由來已久,幾近是公開的奧妙。徐衛虎捷鄉軍成軍不到兩年,戔戔萬餘兵力與數倍於本身的李金聯軍展開野戰,竟然能打個平局,還迫使仇敵後撤?這未免有些令人難以置信吧?應當讓陝西方麵好好查一查纔是。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