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身故,指向秦氏,軍中必定有失。流言四起,士氣低迷,民氣生亂,將領自危,晏五為何不該?
而此子,本宮剛好識得。本宮有關北胡的諜報,便是出自他手。
殿下旨意一下,一則,能夠安撫世人,諸將必定成心儘忠新主,立下大功。
那麼,晏正巍與殿下攀親,與秦氏締盟,想來自有他的一份謹慎思在。
你們是之前見過?還是這回?
不瞞蜜斯,你方纔說,赤兀極‘殺回王庭,誅滅眾位兄長,大開殺戒,老弱婦孺一併連累’,可實在,當年另有漏網之魚。
晏正巍乃是封疆大吏,執掌邊疆,製霸一方,為何還會勾搭外族?說不定,是為了借外族之力,擺佈大周皇位歸屬。
而傅某,不過是做了大周子民當為之事。
“唔,無人舉薦。某行得,是刺客之舉。”
大皇子與三皇子,前者抵抗內奸,保境安民,萬載流芳;後者引外族入侵,陷百姓於水火,千古罪人。
屆時,隻需將罪名指向秦、晏二家選定的傀儡三皇子,以其夙來的有為名聲,以秦氏一貫禍國殃民的口碑,大皇子必定能夠天下歸心,一呼百應。眾臣迎他入京,受讓大位。
“喔?蜜斯此言何意?”
赤兀極專斷專行,殘暴嗜殺,手腕殘暴,令人髮指。雖說威震胡地,卻也有人不平。
隻不過,此人麵上,如何竟是非常古怪?
故而,這燕州城,本宮不得不來。
“大殿下的為人道情,某已經見地過了。”
殿下心繫黎庶,心繫天下,有殿下坐鎮,方是社稷之福。
隻是,他有一子,剛幸虧外,逃過一劫,便在忠心族人的護持下,分開胡地,流落大周。
故而借殿下動靜一用,借殿下行跡一用。”
封疆大吏,勾搭外族,通敵叛國,這如果毫無籌辦,俄然一擊,必致社稷動亂。屆時燕北有失,大周流派不存,外族鐵蹄踏下,那將是多麼慘烈?
他高低辦理,利誘秦氏, 以圖擴大之機。此人深諳人道,對大周用心至深。
隻是冇曾想,情勢嚴峻,比本宮先前假想更加龐大。”
為燕北計,為大周計,為漢、胡大戰計,某少不得要探明大殿下的心機。
殿下不覺衝犯,不會誤覺得某是在行刺客之舉。隻是,大殿下倒是如臨大敵,嚴陣以待。”
他大發兵事, 征服族人, 一統胡地,稱王建國。此人野心勃勃。
殿下覺得如何?”
大皇子出事,新君大位,板上釘釘,燕北長官是從龍功臣,實權外戚,晏正巍為何不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