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_第97章 漸江水 斤江水(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容容、夜、糸鹵、湛、乘、牛渚、須無、無濡、營進、皇無、地零、侵離。

是以王元琳謂之神明境,事備謝康樂《山居記》。浦陽江自<山雩>山東北,逕太康湖,車騎將軍謝玄田居地點。右濱長江,左傍連山,平陵修通,澄湖遠鏡。於江曲起樓,樓側悉是桐梓,森聳敬愛,住民號為桐亭樓,樓兩麵對江,儘升眺之趣。

娥父旴,迎濤滅頂,娥時年十四,哀父屍不得,乃號湧江介,因解衣投水,祝曰:若值父屍,衣當沈。若不值,衣當浮。裁落更沈,娥遂於沈處赴水而死。縣令度尚,使外甥邯鄲子禮為碑文,以彰孝烈。江濱有馬目山,洪濤一上,波隱是山,勢淪嵊亭,間曆數縣,行者難之,縣東北上,亦有孝子楊威母墓。威少失父,事母至孝,常與母入山采薪,為虎所副,自計不能禦,因而抱母,且號且行,虎見其情,遂弭耳而去。自非誠貫精微,孰能理感於英獸矣。又有吳瀆,破山導源,注於胥江。上虞江東逕周市而注永興。《地理誌》曰:縣有仇亭,柯水東入海。

晉複興之初,治今處。縣下有小江,源出<山兆>山,謂之<山兆>浦,逕縣下西流注於浦陽茠山,下注此浦。浦西通山陰浦而達於江。江廣百丈,狹處二百步,高山帶江,重蔭被水,江閱漁商,川交樵隱,故桂棹蘭栧,望景爭途。江南有故城,太尉劉牢之討孫恩所築也。江水東逕上虞縣南,王莽之會稽也。本司鹽都尉治也,地名虞賓。《晉太康地記》曰:舜避丹朱於此,故以名縣,百官從之,故縣北有百官橋。亦雲:禹與諸侯會事訖,因相虞樂,故曰上虞。二說分歧,未詳孰是?縣南有蘭風山,山少木多石,驛路帶山傍江,路邊皆作欄乾。山有三嶺,枕帶長江,苕苕孤危,望之若傾。緣山之路,下臨大川,皆作飛閣欄乾。山有三嶺,梘帶長江,苕苕孤危,望之若傾。緣山之路,不臨大川,皆作飛閣欄乾,乘之而渡,謂此三嶺為三石頭。丹陽葛洪遯世居之,基井存焉。琅邪王方平性好山川,又爰宅蘭風,垂釣於此,以永終朝。行者過之,不識,問曰:賣魚師,得魚賣否?方平答曰:釣亦不得,得複不賣。亦謂是水為上虞江。縣之東郭外有漁浦湖,中有大獨小獨二山。又有覆舟山。覆舟山下漁浦王廟。廟今移入裹山。此三山伶仃水中。湖外有青山、黃山、澤蘭山,重岫疊嶺,整齊入雲。澤蘭山頭有深潭,山影臨水,水色青綠。山中有諸塢,有石楗一所,右臨白馬潭。潭之深無底,傳雲創湖之始,邊塘屢崩,百姓以白馬祭之,因以名水。湖之南,即江津也。江南有上塘、陽中二裡。隔在湖南,常有水患。太守孔靈符遏蜂山前湖覺得埭。埭下開瀆,直指南津。又作水楗二所,以舍此江,得無淹潰之害。縣東有龍頭山,山崖之間有石井,冬夏常冽清泉,南帶長江,東連上陂。江之道南有《曹娥碑》。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