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_第94章 洭水(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漉水

贛水出豫章南野縣西,北過贛縣東。

少孤,養母至孝。言語虛無,時人謂之癡。常與眾兒共牧牛,更直為帥,錄牛無散。每至耽為帥,牛輒盤桓擺佈,不逐自還。眾兒曰:汝直,牛何道不走耶?耽曰:非汝曹所知。即麵辭母雲:受性應仙,當違扶養。涕泗。又說:年將大疫,死者略半,穿一井飲水,可得無恙。如是有哭聲甚哀。後見耽,乘白馬,還此山中,百姓為立壇祠,民安歲登,民因名為馬嶺山。黃水又北流注於耒水,謂之郴口。耒水又西逕華山之陰,亦曰華石山,孤峰特聳。枕帶雙流。東則黃溪、耒水之交會也。耒水東流沿注,不得北過其縣西也。兩岸連山,石泉懸溜,行者輒徘紀念,情不極已也。

山下際有石,如人形,高七尺,狀如女子,故名貞女峽。古來相傳,稀有女取螺於此,遇風雨書晦,忽化為石。斯誠巨異,難以聞信。但啟生石中,執呱空桑,抑斯類矣。物之竄改,寧以理求乎?溪水又合洭水。洭水又東南入陽山縣,右合漣口,水源出縣西北一百一十裡石塘村,村之流水側,有豫章木,本徑可二丈,其株根猶存,伐之積載,而斧跡若新。羽族翱翔不息,其旁眾枝,飛散遠集,鄉亦不測所如,惟見一枝,猶在含洭水矣。漣水東南流注於洭。洭水又東南流,而左與斟水合。水導源近出東岩下,穴口若井,一日當中,十溢十竭,信若潮流,而注洭水。洭水又南逕陽山縣故城西,耆舊傳曰,往昔縣長臨縣,輒遷擢超等,太史逕觀言陣勢使然。掘斷連岡,流血成川,城因傾阤,遂即傾敗。中間大鼓,飛上臨武,乃之桂陽,追號聖鼓,自陽山達乎桂陽之武步驛,所至循聖鼓道也。其道如塹,迄於鼓城矣。洭水又逕陽山縣南,縣故含洭縣之桃鄉,孫皓分立為縣也。洭水又東南流也。

《地理誌》曰:洭水出桂陽,南至四會是也。洭水又東南流,嶠水注之,水出萌渚嶠之溪,溪水下賤,曆峽南出,是峽謂之貞女峽。峽西岸高岩,名貞女山。

西太長沙羅縣西。

縣本陽山縣也,縣東北猶有陽山故城,即長沙孝王子宗之邑也。言其勢王,故塹山堙穀,改曰陰山縣。縣上有容水,自侯曇山下注洣水,謂之容口。水有大穴,容一百石,水出於此,因以名焉。洣水又西北逕其縣東,又西逕曆口。

又北過魏寧縣之東。

東南過含洭縣。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