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_第90章 淹水 葉榆河 夷水 油水 澧水 沅水 泿水(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縣治故城,王莽改名孱陸也。劉備孫夫人,權妹也,又更脩之。其城背油向澤。

油水出武陵孱陵縣西界,縣有白石山,油水所出,東逕其縣西,與洈水合。水出高城縣洈山,東逕其縣下,東至孱陵縣入油水也。

澧水又東,與赤沙湖水會,湖水北通江而南注澧,謂之沙口,澧水又東南注於沅水,曰澧口,蓋其枝瀆耳。《離騷》曰:“沅有芷兮澧有蘭。”

又東至長沙下雋縣,西北,東入於江。

澧水又東曆層步山,高秀彪炳。山下有峭澗,泉流所發,南流注於澧水。

澧水又南逕故郡城東,東轉逕作唐縣南。

水自下曆溪盤曲,逶迤傾瀉。行者間關,每所褰氵斥,山、水之號,蓋亦因事生焉。九渡水又北流注於澧水。

澧水東與溫泉水會。水發北山石穴中,長三十丈,冬夏沸湧,常若湯焉。溫水南流注於澧水。澧水又東合零溪,水源南出零陽之山,曆溪北注澧水。澧水又東,九渡水注之。水南出九渡山,山下有溪,又以九渡為名。山獸鹹飲此水,而逕越他津,皆不飲之。九渡水北逕神仙樓下,傍有石形,極方峭,世名之為仙樓。

沅水東逕無陽縣,南臨運水。水源出東南岸許山,西北逕其縣南,流注於熊溪。熊溪南帶移山,山本在水北,夕中風雨,旦而山移水南,故山以移為名,蓋亦蒼梧鬱州,東武怪山之類也。熊溪下注沅水。沅水又東逕辰陽縣,縣有龍溪,水南出於龍嶠之山,北流入於沅。

沅水又東,滏水注之,水南出扶陽之山,北流會於沅。沅水又東與序溪合,水出義陵郡義陵縣鹿阝梁山,西北流逕義陵縣,王莽之建平縣也,治序溪。其城,劉備之秭歸,馬良出五溪,綏撫蠻夷,良率諸蠻所築也。所治序溪,最為沃壤,良田數百頃,特宜稻,修作無廢。又西北入於沅。沅水又東,合柱水,水導源柱溪,北流注沅。

夷水又逕宜都北,東入大江,有涇渭之比,亦謂之佷山北溪。水所經皆石山,路無土岸。其水虛映,俯視遊魚,如乘空也。淺處多五色石,冬夏激素飛清,傍多茂木空岫,靜夜聽之,恒有清響。百鳥翔禽,哀鳴相和,巡頹浪者,不覺疲而忘歸矣。

澧水又東逕零陽縣南,縣即零溪以著稱矣。澧水又逕渫陽縣,左會渫水。水出建平郡,東逕渫陽縣南,晉太康中置。渫水又右合黃水,水出零陽縣西,北連巫山,溪出雄黃,很有神異。采之常以冬月祭奠,鑿石深數丈,方得佳黃,故溪水取名焉。黃水北流注於渫水。渫水又東注澧水,謂之渫口。澧水又東逕澧陽縣南,南臨澧水,晉太康四年立,天門郡治也。吳永安六年,武陵郡嵩梁山,岑嶺孤竦,素壁千尋,望之苕亭,有似香爐。其山敞開玄朗如門,高三百丈,廣二百丈,門角上各生一竹,倒垂下拂,謂之天帚。孫休覺得嘉祥,分武陵,置天門郡。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