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水又東逕虎灘,岸石有虎像,故因以名灘也。夷水又東逕釜瀨,其石大者如釜,小者如刁鬥,形色亂真,惟實中耳。
《晉太康地記》縣屬交阯。越遂服諸雒將。馬援以西南治遠,路逕千裡,分置斯縣。治城郭,穿渠,通道溉灌,以利其民。縣有猩猩獸,形若黃狗,又狀貆<豸屯>。
夷水
益州葉榆河,出其縣北界。服從縣東北流,縣故滇池葉榆之國也。漢武帝元封二年,使唐蒙開之,覺得益州郡。郡有葉榆縣,縣西北八十裡,有吊鳥山,眾鳥千百為群,共會鳴呼啁哳,每歲七八月至,十六七日則止。一歲六至,雉雀來吊,夜燃火伺取之。其無嗉不食,似特悲者,覺得義鳥,則不取也。俗言鳳凰死於此山,故眾鳥來吊,因名吊鳥。縣之東有葉榆澤,葉榆水所鐘而為此川藪也。
夷水即佷山清江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見其廓清,因名清江也。
過交阯{米尼}泠縣北,分為五水,絡交阯郡中,至東界複合為三水,東入海。
丹水又東北流,兩岸石上有虎跡甚多,或深或淺,皆悉成績天然,鹹非野生。丹水又北注於夷水,水色清澈,與大溪同。夷水又東北逕夷道縣北而東注。
進桑縣牂柯之南部都尉治也。水上有關,故曰進桑關也。故馬援言從{米尼},泠水道出進桑王國至益州貴古縣,轉輸通利,蓋兵車費運所由矣。自西隨至好阯,崇山接險,水路三千裡。
東南出益州界。
東北白岩壁立,西南小演通行。登其頂,平可有三畮許,上有故城,城中有水,登城瞥見一州之境,故名譽州山,鄙諺訛,今名武鐘山。山根東有湧泉成溪,下注丹水,天陰欲雨,輒有赤氣,故名曰丹水矣。丹水又逕亭下,有石穴甚深,何嘗測其遠近。穴中蝙蝠,大者如烏,多倒懸,《玄中記》曰:蝙蝠百歲者倒懸,得而服之,令人神仙。穴口有泉,冬溫夏冷,秋則入藏,春則出遊。民至秋,闌斷水口,得魚,大者長四五尺,骨輭肉美,異於餘魚。丹水又逕其下,積而為淵。淵有神龍,每旱,村人以{艸網}草投淵上流,魚則多死。龍怒,當時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