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_第83章 江水二(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王韶之雲:玄之初奔也。經日不得食,擺佈進粗粥,咽不能下。升抱玄胸撫之,玄悲不自勝。至此,益州督護馮遷斬玄於此洲,斬升於江陵矣。下有龍洲,注東有寵洲,二洲之間,世擅多魚矣。漁者投罟曆網,常常洲絕,有潛客泳而視之,見水下有兩石牛,嘗為罾害矣。故漁者莫不擊浪浮舟,鼓枻而去矣。其下謂之邴裡洲,洲有高沙湖,湖東北有小水通江,名曰曾口。江水又東逕燕尾洲北,合靈溪水,水無根源,上承散水,分解大溪,南流注江。江、溪之會有靈溪戍,背阿麵江,西帶靈溪,故戍得其名矣。江水東得馬牧口,江水斷洲通會。江水又東逕江陵縣故城南,《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蓋即荊山之稱而製州名矣。故楚也。

袁山鬆曰:自蜀至此,五千餘裡,下水五日,下水百日也。江水又東逕宜昌縣北,分夷道佷山所立也。縣治江之南岸,北枕大江,與夷陵對界《宜都記》曰:渡流頭灘十裡,便得宜昌縣也。江水又東逕狼尾灘百曆人灘。袁山鬆曰:二灘相去二裡。人灘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冇冬出,其石嶔崟,數十步中,悉作人麵形,或大或小。其清楚者,鬚髮皆具,因名曰人灘也。江水又東逕黃牛山,下有灘,名曰黃牛灘。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高崖間有石色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成績清楚,既人跡所絕,莫能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紆迴,雖途逕信宿,猶瞥見此物,故行者謠曰: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仍舊。言水路紆深,回望如一矣。江水又東逕西陵峽,《宜都記》曰:自黃牛灘東入西陵界,至峽口一百許裡,山川紆曲,而兩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半夜,不見日月,峭壁或千許丈,其石彩色描述,多所像類,林木高茂,略儘冬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