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水又東,逕監利縣南。晉武帝太康五年立縣,縣土卑賤,澤多陂池,西南自州陵東界,逕於雲杜沌陽,為雲夢之藪矣。韋昭曰:雲夢在華容縣。按《春秋》魯昭公三年,鄭伯如楚,子產備田具,以田江南之夢。郭景純言華容縣東南巴丘湖,是也。杜預雲:枝江縣、交陸縣有雲夢。蓋跨川互隰,兼苞勢廣矣。
涪水出廣漢屬國剛氐道徼外,東南流與建始水合,水發平洛郡西溪,西南流,屈而東南流,入於涪。
鄭玄注《尚書》滄浪之水,言今謂之夏水,來同,故世變名焉。劉澄之著《永初山川記》雲:夏水,古文覺得滄浪,漁父所歌也。是以言之,水應由沔。今按夏水是江流沔,非沔入夏。借使沔注夏,其勢西南,非《尚書》又東之文,餘亦覺得非也。自<;月者>;口下沔水,通兼夏目,而會於江,謂之夏汭也。故《春秋左傳》稱吳伐楚,沈尹射奔命夏汭也。杜預曰:漢水曲入江,即夏口矣。
縣故容城矣。《春秋·魯定公四年》,許遷於容城是也。北臨中夏水,自縣東北,逕成都郡故城南。晉永嘉中,西蜀阻亂,割華容諸城為成都王穎國。夏水又逕交趾太守胡寵墓北。漢太傅廣身陪陵,而此墓側有《廣碑》,故世謂廣塚,非也。其白話是蔡伯喈之辭。曆範西戎墓南。王隱《晉書隧道記》曰:陶朱塚在華容縣,樹碑雲是越之範蠡。《晉太康地記》盛弘之《荊州記》、劉澄之《記》,並言在縣之西南。郭仲產言在縣東十裡,檢其碑題雲:故西戎令範君之墓。碑文缺落,不詳其人,稱蠡是其先也。碑是永嘉二年立。觀其所述,最為究悉,以親逕其地,故違眾說,從而正之。
沮水出漢中房陵縣景山,東南過臨沮縣界。
羌水出羌中參狼穀。
又東南過枝江縣,東南入於江。
涔水出漢中南鄭縣東南旱山,北至安陽縣,南入於沔。
施水受肥於廣陽鄉,東南流逕合肥縣。應劭曰:夏水出城父東南,至此與肥合,故曰合肥。闞駰亦言出沛國。城父東,至此合為肥。餘按川殊家數,無沿注之理,方知應、闞二說,非實證也。蓋夏水暴長,施合於肥,故曰合肥也。非謂夏水。施水又東逕合肥縣城南,城居四水中,又東有清閒津,水上舊有梁。孫權之攻合肥也,張遼敗之於津北,橋不撤者兩版。權與甘寧蹴馬趨津,穀利自後著鞭助勢,遂得渡梁。淩統被鎧落水,後到追及,流涕津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