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_第58章 陰溝水 汳水 獲水(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汳水又東逕周塢側,《續述征記》曰:斜城東三裡。晉義熙中,劉公遣周超之自彭城緣汳故溝,斬樹穿道七百餘裡,以開水路,停薄於此,故茲塢流稱矣。

山有梁孝王墓,其塚,斬山作郭,穿石為藏。行一裡到藏中,稀有尺水,水有大鯉魚,百姓謂藏有神,不敢犯之。凡到藏皆潔齊而進,不齊者至藏,輒有獸噬其足,獸可貴見,見者雲似狗,所未詳也。山上有梁孝王祠。猚水又東,穀水注之。水上承碭陂,陂中有香城,城在四水當中,承諸陂散流,為零水、瀤水、淨水也,積而成潭,謂之碭水。趙人有琴高者,以善鼓琴,為宋康王舍人,行彭、涓之術,浮遊碭郡間,二百餘年,後入碭水中,取龍子,與弟子期曰:皆潔齊待於水旁,設屋祠,果乘赤鯉魚出,入坐祠中。碭中有千萬人觀之。留月餘複入水也。陂水東注,謂之穀水,東逕安山北,即<石易>北山也。山有陳勝墓。秦亂,首兵伐秦,弗終厥謀,死葬於碭,諡曰隱王也。穀水又東北注於猚水。猚水又東,曆藍田鄉郭,又東逕梁國杼秋縣故城南,王莽之予秋也。猚水又東曆洪溝東注,水南北各一溝,溝首對猚,世謂之鴻溝非也。《春秋·昭公八年》,秋,蒐於紅。杜預曰:沛國蕭縣西有紅亭,即《地理誌》之虹縣也。景帝三年封楚元王子富為侯國,王莽之所謂貢矣。蓋溝名音同,非楚、漢所分也。

彭祖長年八百,綿壽永久,於此有塚,蓋亦元極之化矣。其樓之側,襟汳帶泗,東北為二水之會也。聳望川原,極目清野,斯為佳處矣。

又東至彭城縣北,東入於泗。

東,過蕭縣南,睢水北流注之。

汳水又東逕大蒙城北,自古不聞有二蒙,疑即蒙亳也。所謂景薄為北亳矣。椒舉雲:商湯有景亳之命者也。闞駰曰:湯都也。亳本帝嚳之墟,在《禹貢》豫州河、洛之間,今河南偃師城西二十裡屍鄉亭是也。皇甫謐覺得考之究竟,學者失之。如孟子之言湯居亳,與葛為鄰,是即亳與葛比也。湯地七十裡,葛又伯耳,封域有限,而寧陵去偃師八百裡,不得孺子饋餉而為之耕。今梁國自有二亳,南亳在穀熟,北亳在蒙,非偃師也。古文《仲虺之誥》曰:葛伯仇餉,征自葛始,即孟子之言是也。崔駰曰:湯塚在濟陰薄縣北。《皇覽》曰:薄城北郭東三裡,高山有湯塚。塚四方,方各十步,高七尺,上平也。漢哀帝建平元年,大司空史卻長鄉按行水患,因行湯塚,在漢屬扶風,今征之回渠亭,有湯池征陌,是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