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_第52章 汝水(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汝水又東南流,逕郾縣故城北,故魏下邑也。《史記》,楚昭陽伐魏,取郾,是也。汝水又東,得醴水口,水出南陽雉縣,亦雲,導源雉衡山,即《山海經》雲衡山也。郭景純覺得南嶽,非也。馬融《廣城頌》曰:麵據衡陰,指謂是山,在雉縣界,故世謂之雉衡山。依《山海經》,不言有水。然醴水東流,曆唐山下,即高鳳所隱之山也。醴水又東南,與皋水合,水發皋山。郭景純言,或作章山,東流注於醴水。醴水又東南,逕唐城北。南入城,而西流出城。城蓋因山以即稱矣。醴水又屈而東南流,逕葉縣故城北,《春秋·成公十五年》,許遷於葉者也。

汝水又東南逕縣故城西。杜預《釋地》曰:汝陰有原鹿縣也。

南入於淮。

所謂汝口,側水有汝口戍,淮、汝之交會也。

汝水又東,逕櫟亭北。《春秋》之棘櫟也。杜預曰:汝陰新蔡縣東北有櫟亭。

《春秋左傳·文公九年》,楚侵陳,克壺邱,以其服於晉,是也。汝水又東,與青陂合,水上承慎水於慎陽縣之上慎陂,左溝北注馬城陂,陂西有黃邱亭。陂水又東,逕新息亭北,又東為綢陂。陂水又東,逕新息縣,結為牆陂。陂水又東,逕遂鄉東南,而為壁陂。又東為青陂,陂東對大呂亭。《春秋彆傳》曰:當作周時,南有荊蠻、申、呂,薑姓矣,蔡平侯始封也。西南有小呂亭,故此稱大也。

汝水又東南,逕新蔡縣故城南。昔管、蔡間王室,放蔡叔而遷之。其子胡,能率德易行。周公舉之為魯卿士,以見於王。王命之以蔡,申呂地也,以奉叔度祀,是為蔡仲矣。宋忠曰:故名其地為新蔡。王莽所為新遷者也。世祖建武二十八年,封吳國為侯國。《汝南先賢傳》曰:新蔡鄭敬,字次都,為郡功曹。都尉高懿廳事前,有槐樹,白露類甘露者。懿問掾屬,皆言是甘露。敬獨曰:明府政未能致甘露,但樹汁耳。懿不悅,托疾而去。

今城在新蔡故城西北,城北半淪水。

又東逕平與縣故城南,為澺水縣,舊沈國也,有沈亭。《春秋·定公四年》,蔡滅沈,以沈子嘉歸。後,楚覺得縣。《史記》曰:秦將李信攻平與,敗之者也。

楚盛,周衰,控霸南土,欲爭強中國,多築列城於北方,以逼中原,故號此城為萬城,或作方字。唐勒《奏土論》曰:我是楚也,世霸南土,自越乃至頁垂,弘境萬裡,故號曰萬城也。餘按《春秋》,屈完之在召陵,對齊侯曰:楚國方城覺得城,杜預曰:方城,山名也,在葉南,未詳孰是。楚惠王以封諸梁子高,號曰葉公,城即子高之故邑也。葉公好龍,神龍下之。河東王喬者,為葉令,每月望,常自縣詣台朝,帝怪其來數而不見車騎,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臨至,輒有雙鳧從東南飛來。因而候鳧至,舉羅張之,但得一支舄。乃詔尚方診視,則四年中所賜尚書官屬履也。每當朝時,葉門下鼓不擊自鳴,聞於京師。後天下玉棺於堂前,吏民推排,終不動搖。喬曰:天帝獨欲召我邪?乃沐浴服飾寢此中。蓋便立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