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襄公十六年》,晉伐楚,報楊梁之役。楚公子格及晉師戰於湛阪,楚師敗績,遂侵方城以外。今水北悉忱翼山阜,於父城東南,湛水之北,山有長阪,蓋即湛水以名阪,故有湛阪之名也。湛水又東南逕蒲城北,京相璠曰:昆陽縣北有蒲城,蒲城北有湛水者,是也。湛水又東,於汝水九曲北東入汝。杜預亦以是水為湛水矣。《周禮》:荊州,其浸潁、湛。鄭玄雲未聞,蓋偶有不照也。今考地則不乖其土,言水則有符經文矣。
汝水又左合三裡水,水北出梁縣西北,而東南流,逕其縣故城西,故{單心}狐聚也。《地理誌》雲:秦滅西周,徙其君於此,因乃縣之。杜預曰:河南縣西南有梁城,便是縣也。水又東南,逕注城南。司馬彪曰:河南梁縣有注城。《史記》魏文侯三十二年,敗秦於注者也。又與一水合,水發注城東阪下,東南流注三裡水。三裡水又亂流入於汝。
湛水出犨縣北魚齒山西北,東南流,曆魚齒山下,為湛浦,方五十餘步。
東南過其縣北。
汝水又東南流,與白溝水合,水出夏亭城西,又南逕龍城西。城西北即摩陂也,縱廣可一十五裡。魏青龍元年,有龍見於郟之摩陂,明帝幸陂觀龍,因而改摩陂曰龍陂,其城曰龍城,其水又南入於汝水。又東南與龍山川會,水出龍山龍溪,北流際父城縣故城東。昔楚平王大城城父以居太子建,故杜預曰:即襄城之城父縣也。馮異據之,以降世祖,用報巾車之恩也。其水又東北流,與二水合,俱出龍山,北流注之,又東北入於汝水。
其水東南流,注廣成澤水。澤水又東南入於汝水。汝水又東,得魯水口。水上承陽人城東魯公陂。城,古梁之陽人聚也,秦滅東周,徒其君於此。陂水東南流,合於澗水,水出北山,南流注之,又亂流,注於汝水。汝水之右,有霍陽聚。汝水逕其北,東合霍陽山川,水出南山,杜預曰:河南梁縣有霍山者也。其水東北流,逕霍陽聚東,世謂之華浮城,非也。《春秋左傳·哀公四年》,楚侵梁及霍。
又有一碣,題言洛陽南界。碑柱相對,既無年代,竟不知何代所表也。其水又北流,注於汝水。
汝水又東南流,逕西不羹城南。《春秋左傳·昭公二十年》,楚靈王曰:昔諸侯遠我而畏晉,今我大城陳、蔡、不羹,賦皆千乘,諸侯其畏我乎?《東觀漢記》曰:車騎馬防之前參藥,勤奮省闥,增封侯國襄城羹亭千二百五十戶,即此亭也。汝水又東南,逕繁邱城南,而東南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