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_第49章 漾水丹水(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天水震驚,隗囂將老婆奔西城,從楊廣。廣死,囂愁窮城守。時潁川賊起,車駕東歸,留吳漢、岑彭圍囂。岑等壅西穀水,以縑幔盛土為堤,灌城。城未冇丈餘。

漾水出隴西氐道縣嶓塚山,東至武都沮縣為漢水。

水穿壅不可,地中數丈湧出,故城不壞。王元請蜀救至,漢等退還上邽。但廣、廉字相狀,先人因以人名名之,故習訛為楊廉也,置楊廉縣焉。又東南流,右會茅川水,水出西南戎溪,東北流,逕戎邱城南。吳漢之圍西城,王捷登城,向漢軍曰:為隗王城守者,皆必死,無貳心,願諸將亟罷,請他殺以明之。遂刎頸而死。又東北流,注西穀水,亂流東南,入於西漢水。西漢水又西南,逕始昌峽,《晉書隧道記》曰:天水始昌縣,故西城也。亦曰清崖峽。西漢水又西南,逕嚴備戍南,左則嚴備水自東南,西北注之。右則鹽官水南入焉。水北有鹽官,在嶓塚西五十許裡,相承營煮不輟,味與海鹽同。故《地理誌》雲:西縣有鹽官是也。

常璩《華陽國誌》曰:漢水有二源,東源出武都氐道縣漾山,為漾水。《禹貢》導漾東流為漢是也。西源出隴西西縣嶓塚山,會白水,逕葭萌入漢。始源曰沔。按沔水出東狼穀,逕沮縣入漢。《漢中記》曰:嶓塚以東,水皆東流,嶓塚以西,水皆西流。即其陣勢源流所歸,故俗以嶓塚為分水嶺。即此推沔水無西入之理。劉澄之雲,有水從沔陽縣,南至梓潼漢壽,入大穴,暗通岡山。郭景純亦言是也。岡山穴小,本不容水,水成大澤而流,與漢合。庾仲雍又言,漢水自武遂川,南入蔓葛穀,越野牛,逕相稱城合西漢水。故諸言漢者,多言西漢水至葭萌入漢。又曰:始源曰沔,是以《經》雲漾水出氐道縣東至沮縣為漢水。東南至廣漢白水。診其沿注,似與三說符合,而未極西漢之源矣。然東西兩川,俱受沔、漢之名者,義或在茲矣。班固《地理誌》、司馬彪、袁山鬆《郡國誌》,並言漢有二源,東出氐道,西出西縣之嶓塚山。闞駰雲:漢或為漾。漾水出崑崙西北隅,至氐道,重源顯發,而為漾水。又言,隴西西縣嶓塚山,西漢水所出,南入廣魏白水。又雲:漾水出獂道,東至武都入漢。許慎、呂忱並言漾水出隴西獂道,東至武都為漢水,不言氐道。然獂道在冀之西北,又隔諸川,無水南入,疑出獂道之為謬矣。又雲:漢,漾也,東為滄浪水。《山海經》曰:嶓塚之山,漢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江。然東西兩川,俱出嶓塚而同為漢水者也。孔安國曰:泉始出為漾。其猶濛耳。而常璩專為漾山漾水,當是作者附而為山川之殊目矣。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