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_第33章 漯水(3)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泉水淵而不流,霖雨並則流注阪泉,亂流東北入涿水。涿水又東逕平原郡南,魏徙平原之民置此,故立僑郡,以統流雜。涿水又東北逕祚亭北,而東北入漯水。

於延水又東逕罡城南。按《史記》,蔡澤,燕人也,謝病歸相印,號罡成君,疑即澤所邑也。世名武罡城。於延水又東,左與寧川水合,水出西北,東南流逕小甯縣故城西,東南流,注於延水,又東,逕小寧縣故城南,《地理誌》寧縣也,西部都尉治,王莽之博康也。《魏地盤記》曰:大甯城西二十裡有小甯城。昔邑人班邱仲,居水側,賣藥於甯,百餘年,人覺得壽,後地動宅壞,仲與裡中數十家皆死,民人取仲屍棄於延水中,收其藥賣之。仲被裘從而詰之,此人失怖,叩首求哀。仲曰:不恨汝,故令人知我耳。去矣。後為夫餘王驛使來寧,北方人謂之謫仙也。於延水又東,黑城川水注之。水有三源,出黑土城西北,奇源合注,總為一川,東南逕黑土城西,又東南流,逕大甯縣西,而南入延河。延河又東,逕大甯縣故城南。《地理誌》雲廣寧也,王莽曰廣康矣。《魏地盤記》曰:下洛城西北百三十裡,有大甯城。於延水又東南,逕茹縣故城北,王莽之穀武也,世謂之如口城。《魏地盤記》曰:城在雞鳴山西十裡,南通大道,西達甯川。於延水又東南,逕鳴雞山西。《魏地盤記》曰:下洛城東北三十裡有延河,東流,北有鳴雞山。《史記》曰:趙襄子殺代王於夏屋而並其土。襄子迎其姊於代,其姊,代之夫人也。至此,曰:代已亡矣,吾將何歸乎?遂磨笄於山而他殺。代人憐之,為立祠焉,因名其山為磨笄山。每有野雞群鳴於祠屋上,故亦謂之為鳴雞山。

王莽改曰廣公,縣曰代成。城有萬載宮、光亮殿,東掖門下,舊慕容俊立銅馬像處。昔慕容廆有駿馬,赭白,有奇相逸力。至俊光壽元年,齒四十九矣,而駿逸不虧,俊奇之,比鮑氏驄,命鑄銅以圖其像,親為銘讚,鐫頌其旁,像成而馬死矣。大城東門內道左,有魏征北將軍建城鄉景侯劉靖碑。晉司隸校尉王密表靖功加於民,宜在祀典,以元康四年玄月二旬日刊石建碑,揚於後葉矣。漯水又東,與洗馬溝水合,水上承薊城西之大湖,湖有二源,水俱出縣西北高山導泉。流結西湖,湖東西二裡,南北三裡,蓋燕之舊池也。綠水澄澹,川亭望遠,亦為遊矚之勝所也。湖水東流為洗馬溝,側城南門東注,昔銚期奮戰處也。其水又東入漯水。漯水又東逕燕王陵南。陵有伏道,西北出薊城中。景明中,造寶塔建刹,窮泉掘得此道,王府所禁,莫有尋者。通城西北大陵而是二墳,基址磐固,猶自高壯,竟不知何王陵也?漯水又東南,高梁之水注焉。水出薊城西北高山泉,東注,逕燕王陵北。又東逕薊城北,又東南流。《魏地盤記》曰:薊東一十裡,有高梁之水者也。其水又東南入漯水。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