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_第32章 漯水(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如淳言在代,是矣。晉建興中,劉琨自代出飛狐口,奔於安次,即於此道也。

其水導源西北少鹹之山南麓,東流逕參合縣故城南。《地理民風記》曰:道人城北五十裡,有參合鄉,故縣也。敦水又東,泌水注之,水出東阜下,西北流逕故城北,俗謂之和堆城。又北合敦水,亂流東北注雁門水。故《山海經》曰;少鹹之山,敦水出焉,東流注於雁門之水。郭景純曰:水出雁門山間,謂斯水也。雁門水又東北,入陽門山,謂之陽門水,與神泉水合。水出葦壁北,水有靈焉。及其密雲不雨,陽旱愆期,多禱請焉。水有二流,世謂之比連泉。一水東北逕一故城東,世謂之石虎城,而東北流注陽門水,又東逕三會亭北,又東逕西伺道城北,又東,托台穀水注之。水上承神泉於葦壁北,東逕陽門山南托台穀,謂之托台水。

水出塞外柔玄鎮西,長川城南小山,即修水也。《山海經》曰:梁渠之山,無草木,多金玉,修水出焉。東南流逕且如縣故城南。應劭曰當城,西北四十裡有且如城,故縣也。代稱不拘,名號變改,校其城郭,相去遠矣。《地理誌》曰:中部都尉治。修水又東南逕馬城縣故城北。《地理誌》曰:東部都尉治。《十三州誌》曰:馬城在高柳東二百四十裡,俗謂是水為阿頭。阿頭出戎方,土俗變名耳。

《十三州記》曰:廣平城東北一百一十裡,有潘縣。《地理誌》曰:王莽改名樹武。其泉從廣十數步,東出城,注協陽關水。雨盛則通注,陽旱則不流,惟湃泉罷了。關水又東北流,注於漯水。又東,逕雍洛城南。《魏地盤記》曰:下洛城西南二十裡,有雍洛城,桑乾水在城南東流者也。漯水又東,逕下洛縣故城南,王莽之下忠也。魏燕州廣寧縣,廣寧郡治。《魏地盤記》曰:去平原五十裡,城南二百步有堯廟。漯水又東,逕高邑亭北又東逕三台北。漯水又東,逕無鄉城北。

漯水又東北,逕桑乾縣故城西,又屈逕其城北,王莽改名之曰安德也。《魏地盤記》曰:代城北九十裡有桑乾城。城西渡桑乾水,去城十裡有溫湯,療疾有驗,《經》言出南,非也,蓋誤證矣。魏任城王彰以建安二十三年,伐烏丸,入涿郡,逐北,遂至桑乾,正於此也。漯水又東流,祁夷水注之,水出平舒縣,東逕平舒縣之故城南澤中。《史記》,趙孝成王十九年,以汾門予燕,易平舒,徐廣曰:平舒在代。王莽改名之曰平葆。後漢世祖建武七年,封揚武將軍馬成為侯國。其水控引眾泉,以成一川。《魏地盤記》曰:代城西九十裡,有平舒城。西南五裡,代水所出,東北流,言代水,非也。祁夷水又東北,逕蘭亭南,又東北,逕石門關北,古道出中山故關也。又東北流,水側有故池。按《魏地盤記》曰:代城西南三十裡有代王魚池,池西北有代王台,東去代城四十裡。祁夷水又東北,得飛狐穀,即廣野君所謂杜飛狐之口也。蘇林據酈公之說,言在上黨,即實非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