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_第31章 漯水(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又東右合枝津。枝津上承桑乾河,東南流,逕桑乾郡北,大魏因水以立郡,受厥稱焉。又東北,右合夏屋山川,水南出夏屋山之東溪,西北流逕故城北,所未詳也。又西北入桑乾枝水。桑乾枝水又東流,長津委浪,通結兩湖,東湖西浦,淵潭相接,水至清深。晨鳧夕雁,眾多其上,黛甲素鱗,潛躍其下。俯仰池潭,意深魚鳥,所寡惟良木耳。俗謂之南池,池北對陶縣之故城,故曰南池也。

池水又東北注桑乾水,自下為漯水,並受通稱矣。

漯水出雁門陰館縣,東北過代郡桑乾縣南。

漯水又東北,逕白狼堆南,魏烈祖道武天子因而遇白狼之瑞,故斯阜納稱焉。

阜上有故宮廟,樓榭基雉尚崇,每至鷹隼之秋,羽獵之日,肆閱清野,為昇眺之逸地矣。

又東注武州川,逕平城縣南,東流注如渾水。又南流,逕班氏縣故城東,王莽之班副也。闞駰《十三州誌》曰:班氏縣在郡西南百裡,北俗謂之去留城也。如渾水又東南流,注於漯水。漯水又東逕北平邑縣故城南。趙獻侯十三年,城平邑,《地理誌》屬代,王莽所謂平胡也。《十三州誌》曰:城在高柳南八十裡。北俗謂之醜寅城。漯水又東逕沙陵南,魏金田之地也,事同曹武鄴中定矣。漯水又東,逕狋氏縣故城北,王莽改名之曰狋聚也。《十三州誌》曰:縣在高柳南百三十裡,俗謂之伕役乾城矣。漯水又東,逕道人縣故城南。《地理誌》曰:王莽之道仁也。《地理民風記》曰:初築此城,有神昇天其地,故因覺得城名矣。今城北有淵,潭而不流,故俗謂之為平湖也。《十三州誌》曰:道人城在高柳東北八十裡,所未詳也。漯水又東,逕陽原縣故城南。《地理誌》曰:代郡之屬縣也,北俗謂之比郍州城。漯水又東,陽原水注之,水出縣東北澤中,北俗謂之太拔回水,水自澤東南流注於漯水。又東逕東安陽縣故城北,趙惠文王三年,主父封宗子章為代安陽君,此即章封邑,王莽之競安也。《地理民風記》曰:五原有西安陽,故此加東也。漯水又東,逕昌平縣,溫水注之,水出南墳下,三源俱導,合而南流,東北注漯水。漯水又東逕昌平縣故城北,王莽之長昌也。昔牽招為魏鮮卑校尉,屯此。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