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_第30章 聖水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聖水又東南,逕韓城東。《詩?韓奕》章曰:溥彼韓城,燕師所完。王錫韓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國。鄭玄曰:周封韓侯,居韓城,為侯伯,言為獫夷所逼,稍稍東遷也。王肅曰:今涿郡方城縣有韓侯城,世謂之寒號城,非也。聖水又東南流,右會清澱水,水發西澱,東流注聖水,謂之劉公口也。

即淶水也,有二源,俱發淶山。東逕廣昌縣故城南,王莽之廣屏矣。魏封樂進為侯國。淶水又東北,逕西射魚城東南,而東北流,又逕東射魚城南,又屈逕其城東。《竹書編年》曰:荀瑤伐中山取窮魚之邱。窮、射字相類,疑即此城也,所未詳矣。

淶水又東北,桑穀水注之。水南發桑溪,北注淶水。淶水又北逕小黌東,又東逕大黌南,蓋霍原隱居傳授處也。徐廣雲:原隱居廣陽山,傳授數千人,為王浚所害。雖千古世懸,猶表二黌之稱,既無碑頌,竟不知定誰居也?淶水又東北曆紫石溪口,與紫水合。水北出賢人城北大亙下,東南流,左會磊砢溪水,蓋山崩委澗,積石淪隍,故溪澗受其名矣。水出東北,西南流注紫石溪水。紫石溪水又逕賢人城東,又東南,右會簷車水,水出簷車硎,東南流逕賢人城南,南流注紫石水,又南注於淶水。

嶺之東首,山下,有石穴,東北敞開,高廣四五丈,入穴轉更崇深,穴中有水。

故燕地,秦始皇二十三年,置上穀郡。王隱《晉書隧道誌》曰:郡在穀之頭,故因以上穀名焉。王莽改名朔調也。水出郡之西南聖水穀,東南流,逕大防嶺下。

聖水又東逕玉石山,謂之玉石口,山多瑉玉燕石,故以玉石名之。其水伏流裡餘,潛源東出,又東,頹波瀉澗,一丈有餘,屈而南流也。

聖水出上穀。

又東,八丈溝水注之。水出安次縣東北高山泉,東南逕安次城東,東南逕泉州縣故城西,又南,右合虖池河枯溝。溝自安次西北,東逕常道城東安次縣故城西,晉司空劉琨所守,以拒石勒也。又東南至泉州縣西南,東入八丈溝,又南入巨馬河,乳流東注也。

又東南過容城縣北。

聖水又東,逕勃海安次縣故城南,漢靈帝中平三年,封荊州刺史王敏為侯國。

《地理誌》曰:淶水東南至容城入於河,河即濡水也。蓋互以明會矣。巨馬水於平舒城北,南入於虖池,同歸於海也。

耆舊傳言,昔有沙門釋惠彌者,好精物隱,嘗煹火尋之。傍水入穴,三裡有餘,穴分為二。一穴殊小,西北出,不識相詣。一穴西南出,入穴經五六日方還,又不測窮深。其水夏冷冬溫,春秋有白魚出穴,數日而返,人有采捕食者,美珍常味,蓋亦丙穴嘉魚之類也。是水東北流入聖水。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