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_第27章 濁漳水(3)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池北對層台,基隍荒涼,示存古意也。

衡漳又東北,右合張平口故溝,上承武強淵,淵之西南,側水有武強縣故治,故淵得其名焉。《東觀漢記》曰:光武拜王梁為大司空,覺得侯國。耆宿雲,邑人有行於途者,見一小蛇,疑其有靈,持而養之,名曰擔生。長而吞噬人,裡中患之,遂捕繫獄。擔生負而奔,邑淪為湖,縣長及吏鹹為魚矣。今縣治東北半許落水。淵水又東南,結而為湖,又謂之郎郡淵。耆宿又言,縣淪之日,其子東奔,又陷於此,故淵得郎君之目矣。淵水北通,謂之石虎口。又東北為張平澤,澤水所泛,北決堤口,謂之張刀溝。北注衡漳,謂之張平口,亦曰張平溝。水溢則南注,水耗則輟流。

漢高帝十一年,封郎中公孫耳為侯國。又東南逕貰城西,漢高帝六年,封呂博為侯國。百尺溝東南散流,逕曆鄉東,而南入泜湖,東注衡水也。斯洨水自枝津,東逕貰城北,又東,積而為陂,謂之陽縻淵。淵水在左納白渠枝水,俗謂之祗水。水承白渠於槁城縣之烏子堰,又東逕肥累縣之故城南,又東逕陳台南。台甚寬廣,今上陽台屯居之。又東逕新豐城北,按《地理誌》雲:钜鹿有新市縣,侯國也。王莽更之曰樂市,而無新豐之目,所未詳矣。其水又東逕昔陽城南,世謂之曰直陽城,非也,本鼓聚矣。《春秋左傳·昭公十五年》,晉荀吳帥師伐鮮虞,圍鼓,三月,鼓人請降。穆子曰:猶有食色,不準。軍吏曰:獲城而弗取,勤民而頓兵,何故事君?穆子曰:獲一邑而教民怠,將焉用邑也。賈怠無卒,棄舊不祥。鼓人能事其君,我亦能事吾君。率義不爽,好惡不愆,城可獲也。有死義而無貳心,不亦可乎?鼓人告食極力儘而後取之。克鼓而返,不戮一人,以鼓子鳶鞮歸,既獻而返之。鼓子又叛,荀吳略東陽,使師偽糴,負甲息於門外,襲而滅之,以鼓子鳶鞮歸,使涉佗守之者也。《十三州誌》曰:今其城昔陽亭是矣。

又東北過下博縣之西。

清漳水出上黨沾縣西北少山大抵穀,南過縣西,又從縣南屈。

衡水又北為袁譚渡,蓋譚自鄴往還所由,故濟得厥名。

衡漳於縣無彆出之瀆,出縣北者,乃虖池彆水,分虖池故瀆之所纏絡也。

即於此處也。王莽改名桓隧矣。白馬河注之。水上承虖池,東逕樂鄉縣北,饒陽縣南,又東南逕武邑郡北,而東入衡水,謂之交津口。衡漳又東,逕武邑縣故城北,王莽之順桓也。晉武帝封子於縣,覺得王國,後分武邑,武隧、觀津為武邑郡,治此。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