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東過壺關縣北。
漳水又東,逕三戶峽,為三戶津。張晏曰:三戶,地名也,在梁期西南。孟康曰:津峽名也,在鄴西三十裡。又東,汙水注之。水出武安山,東南流,逕汙城北。昔項羽與蒲將軍、英布濟自三戶,破章邯因而水。汙水東注於漳水。
應劭曰:其國斥鹵,故曰斥漳。漢獻帝建安十八年,魏太祖鑿渠,引漳水東入清、洹,以通河漕,名曰利漕渠。漳津故瀆水舊斷,溪東北出,涓流濗注罷了。《尚書》所謂覃懷底績,至於衡漳者也。孔安國曰:衡,橫也,言漳水橫流也。又東北逕平恩縣故城西。應劭曰:縣故館陶之彆鄉,漢宣帝地節三年置,以封後父許伯為侯國,王莽更曰延平也。
漳水於縣南,清漳水自涉縣東南來流注之。世謂決入之所為交漳口也。
衡漳故瀆東北逕南曲縣故城西。《地理誌》,廣平有南曲縣。應劭曰:平恩縣北四十裡有南曲亭,故縣也。又逕曲周縣故城東。《地理誌》曰:漢武帝建元四年置,王莽改名直周。餘按《史記》,大將軍酈商以高祖六年封曲周縣為侯國。
永率精兵拒戰,阻河自固,垂陣台壁,一戰破之,便是處也。漳水因而左合黃鬚水口。水出台壁西張諱岩下,世傳岩赤則土離兵害,故惡其竄改無常,恒以石粉汙之,令白,是以俗目之為張諱岩。其水南流逕台壁西,又南入於漳。
縣故赤翟潞子國也。其相豐舒,有俊才,而不以茂德。晉伯宗數其五罪,使荀林父滅之。闞駰曰:有潞水,為冀州浸,即漳水也。餘按《燕書》,王猛與慕容評相遇於潞川也,評鄣固山泉,鬻水與軍,入絹匹,水二石。無佗大川,可覺得浸,統統巨浪長湍,惟漳水耳,故世人亦謂濁漳為潞水矣。縣北對故台壁,漳水逕其南,本潞子所立也,世名之為台壁。慕容垂伐慕容永於宗子,軍次潞川。
銅鞮水又東南流,逕頃城西,即縣之下虒聚也。《地理誌》曰:縣有上虒亭、下虒聚者也。銅鞮水又南,逕胡邑西,又東,屈逕其城南,又東,逕襄垣縣入於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