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編年》曰:魏襄王十年,十月,大霖雨疾風,河水溢酸棗郛。漢世塞之。
又東北逕定陶縣故城北。漢景帝以濟水出其北,東注,中六年,分梁,於定陶置濟陰國,指北濟而定名也。又東北,與濮水合。水上承濟水於封邱縣,即《地理誌》所謂濮渠水首受濟者也。闞駰曰:首受彆濟,即北濟也。其故瀆自濟東北流,左迤為高梁陂,方三裡。濮水又東逕匡城北,孔子去衛適陳,罹難於匡者也。又東北,左會彆濮水,受河於酸棗縣。故杜預雲:濮水出酸棗縣,首受河。
濟水又北,逕平陰城西。《春秋·襄公十八年》,晉侯沈玉濟河,會於魯濟,尋湨梁之盟,同伐齊,齊侯禦諸平陰者也。杜預曰:城在盧縣故城東北,非也。
濟水又逕盧縣故城北,濟北郡治也。漢和帝永元二年,分泰山置,蓋以濟水在北故也。
又北過穀城縣西。
又西北,入濟水。城西北三裡,有項王羽之塚,半許破壞,石碣尚存,題雲項王之墓。《皇覽》雲:塚去縣十五裡,謬也。今彭城穀陽城西南又有項羽塚,非也。
《地理誌》曰:縣有濟水祠,王莽之穀城亭也。水有石門,以石為之,故濟水之門也。《春秋·隱公三年》,齊、鄭會於石門,鄭車僨濟,即於此也。京相璠曰:石門,齊地。今濟北盧縣故城西南六十裡,有故石門,去水三百步,蓋水瀆流移,故側岸也。
餘按《史遷記》,魯為楚守,漢王示羽首,魯乃降,遂以魯公禮葬羽於穀城,寧得言彼也。濟水又北,逕周首亭西。《春秋》文公十有一年,左丘明雲:襄公二年,王子城父獲長狄僑如弟榮如,埋其首於周首之北門,便是邑也。當代謂之盧子城,濟北郡治也。京相璠曰:今濟北所治盧子城,故齊周首邑也。
又北過臨邑縣東。
京相璠曰:平陰,齊地也,在濟北盧縣故城西南十裡。平陰城南有長城,東至海,西至濟。河道所由,名防門,去平陰三裡。齊侯塹防門,即此也。其水引濟,故瀆尚存。今防門北有光裡,齊人言廣,音與光同,即《春秋》所謂守之廣裡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