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之宋末英雄傳_第六百四十五章遼國投降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遼國的投降意味著北方首要戰事的閉幕,本來打算了兩年的戰役半年就打完了,對於張三來講這是一件功德,起碼能省一大筆錢。

以是拿下延安府藉助大宋完美的門路體係,運送物質囤積物質,爭奪在來歲滅掉西夏成為了張三現在的首要大事,固然馬隊軍隊表示,本身帶上一個月補給就能輕鬆滅了西夏,但是張三還是把他們的作戰打算反對了。

到時候大宋在被滅掉以後,封賞的範圍就不會這麼大了,在以後這些大臣都五六十歲了,把他們連續趕回本身的封國,就不消殺功臣甚麼的了。

對於耶律延禧來講他也很無法啊,這幾年戰役比年,精銳軍隊早已耗光,國庫也早就空空如也,想兵戈也冇有兵,也冇有錢,這些漢軍個個如狼似虎,拿強大的女真反手就滅了,他還能如何辦?

那麼張三便能夠借這個機遇,經驗經驗大宋,順理成章的拿下澶州等少數幾個還在大宋手裡的黃河北岸都會,然後打下陝西,使得張三從帝都到陝西有了一條完整的運輸渠道,藉助黃河的運力實現物質的快速囤積。

七月以是戰事結束,張三的建國大典選著在了八月一號,傳聞大吉大利,歸正張三隻需求到時候,讀各種祭文然後拜各種廟接管百官朝賀就是了。

但是人家來談投降了,你這邊如果不叨教一下皇上直接打也不當,乾脆一麵派人告訴,一麵把這些使者送往京都,張三接到動靜以後,想了一下以後,直接答覆,要求對方放下兵器出城投降,不然直接破城。

新的國度部委數也增加了,不要說六部不敷用,就是十個都不敷,終究張三直接劃出了二十三個部,並且在二十三步的根本上設立了四個丞相。

那麼張三想要囤積物質一戰滅西夏,那大宋又是繞不疇昔的一個坎,現在大宋還把握著河西地區的大片地盤,而對於運輸來講,把物質運到草原遠遠不如運到延安府來的便利快速,並且運到草原還得往南運,多走了幾百裡,物質耗損起碼進步了一倍。

如果張三重新占據了河套,那麼全部北方糧食的運輸都變得簡樸的多,從河套運糧到蒙古起碼能節流上千裡的路途,特彆是對於西部的掌控,意義更加嚴峻。

以是當遼國的使者還冇有到錦州的時候,張三的最後通牒已經送到了耶律延禧手上,投降還是抵擋,留給遼國的時候並未幾,最後耶律延禧慫了投降了。

但是打下河套又不但僅是河套的題目,河套對於西夏來講,那不是一個平原的事情,那就是他們的命根子,以是張三要想動河套就必必要做好跟西夏全麵開戰的籌辦。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