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我為王_第八章 牢城營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不怪俗話說閻王好見,小鬼難纏,這小官小吏的貪婪無恥由此便可見一斑了。此時的吏主如果經手征收稅賦或者措置獄訟,高低經手,欺詐訛詐,似牢城營這等處所,油水好處天然是從犯人的身上來了。所謂“太祖武德舊製的一百殺威棒”已然成了貪吏撈好處的手腕,如果犯人冇有貢獻奉上,就得留下一身血肉,乃至是性命。

“倒是長了一副好皮郛!隨我走吧,管營大人要點視。”差撥點點頭,瞥見了李瑾被的包裹,眼中一亮,說道。

罪犯放逐這類軌製,發源於五代後晉天福年間(公元936年),到宋朝有了生長。趙匡胤建立宋朝後,提出“寬貸極刑”的政策,建立健全了流配軌製,在諸路州軍都設有牢城。特彆是偏僻惡地,都分歧範圍地建立了牢城。牢城是收押囚禁流、徒罪犯的退役場合。不過還好,因為孫佛兒孫定的照顧,李瑾被流徙到了孟州,還不算太遠,前提也不算太卑劣。如原著中林沖被刺配滄州,那纔是真正的遠惡軍州。

出了城門,李瑾拿了五兩銀子出來給兩個衙差說道:“二位高低,可否行一個便利,容我與這二位交代一些事情?”拿了李瑾的銀子,又有王虎程豹二人在一旁說話,這兩個衙差那有不允的事理。

“多謝二位。”李瑾道過謝,和王虎二人走到一旁,拿出一封明天寫好的信,說道,“二位大哥,一起多承看顧,李瑾記在內心了。本日再費事二位一件事,費事二位將這封信交給東京大相國寺看菜園的魯智深徒弟。多謝了!”

沙門島的辦理當局一向是軍方的長官,以是沙門島也稱沙門寨,長官稱監押,也稱寨主。島上流犯定額,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前為200名,厥後增至300名。朝廷隻供應300人額定口糧,但因為刺配沙門島是是朝廷的定製,刺配最多時犯人達1400人擺佈,口糧供應不上,影響了寨主等人剝削糧食。熙寧期間,寨主李慶喪失人道,乾脆將超額人犯扔進大海,兩年內虐殺罪囚700餘。由此看來被刺配到沙門島的流犯的運氣極其悲慘,生殺予奪由沙門寨主一手遮天,犯人晝禁夜囚,與死為鄰。人身安然冇有保障,朝不保夕。天禧3年,兩位文官流配來島。沙門寨監押董索賄得逞,誣告謀反,殺死二人。其子進京,擊登聞鼓鳴冤告狀,成果死無對證,不了了之。上了小島,萬難返鄉。《宋史》雲:罪人貸死者,舊多配沙門島,至者多死。如此可駭,官方傳播口頭禪―――投沙門島走一遭。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