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十有**忍不住要扯旗,我看將來他那‘禦膳房’裡,也是要進一些我們的精鹽的!”柴進湊趣道,世人聞言不由扶額大笑,唯獨王慶是撫喉大笑。
王倫曉得做買賣還價還價是普通的,你說一個價,人家還一個價。然後成交,皆大歡樂。是以這個價位並不是他的內心底線地點,又見李助竟然極其少見的一臉赧顏,便道:“柴大官人。王盟主遠來是客,恁老不要一毛不拔,便讓兩個罷!”
聽了這個均勻代價,李助悄悄點頭,感覺王倫的收鹽代價還是占了些便宜的,這些精鹽即便以四十五文的代價當場批發給京東的販子,還是會有很多人趨之若鶩的。畢竟大宋建國一百多年,官方殷實者不在少數,高階市場不成小覷。
他固然打仗這個行當冇有幾年,但部下多有精通私鹽之人,何況即便是他本身,眼下好歹也能算是個鹽事通了。王倫所說的運輸不成題目且放下不表,但代價題目底子就是個活結。
王倫也不催逼王慶,對李助道:“師兄請說,我和柴大官人洗耳恭聽!”
王倫較著看出來了李助的情意,當下轉頭望了柴進一眼,柴進會心,嗬嗬一笑,道:“三十錢!”
世人都是大笑,王倫也不由莞爾,這時李助雙眼放亮,亢奮道:“走水路,多少鹽都不是事兒了!我們陸上運個萬把石就嚇死人了,但是到了黃河裡,不過幾條大船的事兒!我們這回啊,真是托了師弟的福分了,隻要梁山泊貨源管夠,到時候愚兄能把私鹽販到趙官家的禦膳房裡去!”
“最後就是川蜀四路,川蜀四路首要行銷本地出產的井鹽,其價看似上百文一斤,但那是鐵錢。並非銅錢代價,實則非常昂貴,如果有傻子販海鹽、解鹽疇昔,隻要血本無歸的份兒。如果有人想要大範圍運他井鹽出來。也非常不易。一來產量有限,還要賣到大理國去,二來蜀道難行。以是說自給自足是此地的最大特性,故而這一處倒也冇甚麼好說的!”
王慶略有不快的望了王倫一眼,暗道本身都到眼下這類處境了,對方竟然另故意機調侃本身,這也太不刻薄了罷!
李助不愧是乾私鹽買賣的裡手。洋洋灑灑一席話,直把天下境內大部分地區的鹽價都說了個透辟,而他冇有提到的處所。不是太偏僻,就是人丁基數少,在他眼裡,天然冇有貿易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