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廉回道:“陛下遣質子,是為天下萬民,舍一子,顧天下,此乃仁善,後代亦當記史以頌,豈能以猛虎之論比擬。”
李世民雖早知高士廉的意義,但聽了他的答覆,眼中還是不由閃過一絲絕望之色,歎道:“沖弱何辜,為何偏要苦受這般屈辱。”
褚亮整了整衣冠,正要出列,可就在他的步子剛邁出一半的時候,大殿以外,賣力表裡通傳的禦前內侍竟快步走了出去。
高士廉分歧與旁人,為北齊皇室以後,乃是皇後長孫氏的親孃舅,對長孫氏有大恩,就連李世民貴為天子,私底下也需喚他一聲母舅。
李靖道:“突厥來勢洶洶,倉促間實難硬撼,不過如果能守城五日,待李勣所率四萬幷州軍入關,此戰或有六層勝算。”
可世事就是如許,恰好就是褚亮這個小人物的俄然呈現,局勢急轉直下,竟如一簇毫不起眼的火苗,一下子撲滅了整片草原。
突厥二十萬雄師深切大唐要地,已無後盾,再加上突厥人不熟天時,水土難服,待勤王雄師趕到,以李靖帥才,要擊敗突厥倒也並駁詰事。
與突厥合盟之事有關?
李恪雖為蜀王,任益州多數督之職,可他年不過八歲,還未之官,更不通朝事,現在百官正在議事,他俄然來此何為?
李世民道:“山中猛虎雖毒,尚不食子,朕若為之,難道甚與猛虎?”
“啟稟陛下,蜀王求見。”內侍走到大殿當中,對上首的李世民稟告道。
褚亮乃弘文館十八學士之一,資格倒是不低,可論官職,卻隻是一個正六品的太子舍人,與在坐的世人底子難以並列,乃至算是一個小人物,人微言輕。
李世民聽了杜如晦的答覆,看了看上麵坐著的李靖,問道“藥師(李靖字),朕若以你為帥,統領全軍,你有幾成勝算?”
李世民坐於上首,眉頭越鎖越深,彷彿事情已經墮入了僵局。
李世民問道:“高侍中也主和嗎?”
情勢如此,這一仗該不該打,能不能打,大臣們清楚,李世民更清楚,隻是李世民愛子心切,未到最後關頭,他仍舊抱有幸運罷了。
可憑城恪守絕非李世民的目標,若欲守長安,李世民隻需緊閉城門,收縮關中兵力入長安便可,又何必犯險出城與頡利和談,李世民不止要保長安,他更要保全部關中,要保三百萬關中後輩。
立於殿下的褚亮,看著李世民的反應,他曉得,李世民已經從內心做出了讓步,他隻需再稍稍地推上一把,李恪為質之事便板上釘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