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時候愈長,和溫家人打仗愈久,陳氏作為親家再看女兒將來的夫君,婆婆和小姑,這此中的隱憂便也漸漸閃現了出來。
彆的另有一件曾讓陳氏猜疑不解的便是溫家女人溫玉菡的婚事。
她曉得複習元侍母至孝,這本是好的品性,現在卻隻擔憂他會愚孝將來女兒嫁去過刻苦。
說來也是奇特,當時大夫都說女兒定是無救了,就是醒來因著燒得太厲驚駭也會神態儘失,誰知求了那鎮魂符放在女兒的枕下後,女兒的燒便漸漸退了,病情也穩了下來,偶爾醒來,也不似癡傻的模樣,大夫看了都說應是已無大礙,她這才稍定了心去了益州城插手侄子的婚禮。
陳氏打算著這事,天然會跟女兒提及,靜姝一聽,心中倒是起了一個主張。
但她到底心掛著女兒,婚禮後第三日就坐了馬車,吃緊的趕了兩天的馬車回了昌州城的家中。
京中物價高貴,一家人都跟著去京中過上一年半載,也是筆不小的用度,且溫家對京中人生地不熟,寡母帶著幼女去陪兒子插手春闈,弄得不好,就不是照顧而是拖累了。
白二老爺一向就很喜好溫學元,感覺他才學品性俱優,又勤奮肯下苦功。及至複習元中了鄉試第三,便由州學複習元的教員做媒,和溫家互換了信物,定了婚事。
陳氏見她如此,隻當她是因著抱病便格外脆弱些,本身恰好又冇能守在她身邊照顧以是內心感覺委曲,便顧恤的拿了帕子幫她細細抹了抹臉,擔憂總站在門口吹風又讓女兒著了涼,也不再說甚麼便拉了她直接穿過了院子回了本身房中。
白二老爺出身前朝馳名的書香世家白家,本身二甲進士出身,學問又好,自到了昌州城便常被請去州學中講學,早便認得在州學中讀書的複習元。
若說冇有合適的人家,可自複習元中得鄉試第三,跟溫女人求親的也不知凡幾,有複習元的同窗年紀悄悄就有舉人功名的,有小官宦之家的後輩,也有大大小小的富商或本地的世家,就是陳氏的孃家陳家也曾給自家後輩求娶過溫玉菡。
她便笑道:“母親,女兒忘了跟您說,前幾日溫家姐姐曾經來訪過,提及溫公子去京中插手會試的事。溫伯母覺著讓溫公子單獨去京中赴考非常不放心,正籌辦也帶著溫姐姐一起舉家搬去京中呢。以是她們也正籌算中秋之前去慈山寺上一上香,求個安然符甚麼的。既然母親成心去寺中,不如就約了她們一起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