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宜兒內心也是擔憂不捨,隻是見華陽郡主淚流不止,都快哭成一個淚人了,她隻能壓下內心的拜彆之情,轉而不住的安撫起華陽郡主來了。
至此,這場曠日耐久的戰役正式進入了拉鋸戰。
突襲元枯寨的總計上萬兵力,最後能突圍逃回踏沙城的,不過兩千不足,總旗以上的軍將,折了十八名,就連主帥秦弼識,也身披了數支流矢,被兵將死救回踏沙城後,便重傷昏倒不醒,一時候,大輝軍兵,士氣大傷,邊關垂危的摺子便如雪片般傳回了京都。
華陽郡主是愁喜交半,一方麵欣喜薑宥受皇上賞識,並委以重擔,可另一方麵又是滿心滿肺的擔憂,是以和宜兒是送了一起又一起,最後若不是宜兒在讓勸著,她幾近就能跟著薑宥去了籍田大營了。
薑宥持續道:“以是此時的龜苗,不過是強弩之末罷了,隻要尋得戰機,再大敗他們一次,其必將潰。”
薑宥道:“臣覺得,我大輝與龜苗這一戰,最後定當大獲全勝。其因有三,一則國力,我大輝天朝上國,龜苗國不過蠻荒的彈丸之地,底子不能相提並論。二則兵力,我大輝有良將無數,精兵百萬,軍紀嚴明,兵力之盛,也遠非龜苗能作比較的。三則民氣,龜苗是蠻族,四周燒殺劫奪,弄的苗西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而我大輝興義軍,討蠻族,乃是天命所歸,焉有不大獲全勝的事理?”
水尚書道:“昭毅將軍的這個畢竟,不知是要拖上三年還是五載?將軍又可曉得,我大輝國庫究竟還能支撐多久?”薑宥道:“水大人隻看到我大輝的囧處,卻冇見那龜苗國的難處?”
實在對於這位老將軍,薑宥下來後在宜兒麵前對他的評價還是很高的,雖說此人是梁王一脈,但是這兩朝元老,不管是在軍中,還是為官的風評上,都甚馳名譽,啟明帝以他為帥,雖是出人料想,但細思之下,卻也在道理當中。當然,這對於薑宥來講,也是巴不得的功德,要不然,擺在麵前的便是要和宜兒一彆數月乃至更久了。
是以,拉鋸對峙的時候愈長,便愈對大輝倒黴,秦弼識是深知此中的事理,隻是苦於無計可施,隻能這般乾耗下去。
薑宥道:“一時的勝負,不敷以論。蠻族占了天時之便,又本性好殺,大家勇武,我軍莆一趕上,的確有些措手不及,不過他們冇得體係的訓備演練,不懂戰陣,這就比如散兵遊勇,固然個個勇猛,畢竟又怎會是我練習有素的大輝兒郎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