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個為什麼_第17章 不朽的書(4)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阿誰時候,不但是虔誠的僧侶才抄書,同時做這項事情的另有無憂無慮的、吵喧華鬨的大門生。

紙從亞洲傳到歐洲,這其間經曆了很多年代。

約莫在一百年以後,俄國又建立了彆的一座“紙磨坊”,這一次是在帕赫爾河邊,一家麪粉廠的中間,而造紙技師的助手也來自於麪粉廠。終究開端造紙了,但是,到了1657年的春季,俄然山洪發作,把河堤沖毀了,紙磨坊也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因而,以後又在亞烏茲河邊另造了一個磨坊,以此來代替它。

這個紙磨坊出產出來的紙都是大張的,並且加有水印。水印很像阿姆斯特丹市的市徽,隻不過做得粗糙一些,獅子不像獅子,盾牌不像盾牌。

在15世紀到16世紀這段期間,威尼斯印刷廠的廠主阿裡德・瑪努齊最早應用了逗號。在此之前,書中隻要兩種標點標記,那就是句號和冒號。幾近與此同時,瑪努齊也把目次應用到了書裡。

但是,就在當時,扉頁、目次、逗號和頁碼都是印刷行業裡非常新奇的東西。

他在紙上看到了透明的水印。

大門生的餬口老是過得不如何舒暢。剛開端的時候,他進入一家寺院辦的黌舍讀書,在那邊可冇少挨各種百般的毒打。厥後當上了巡迴西席,便在村落和莊子裡四周奔馳。有的時候他能夠獲得一些人為,可卻老是要忍饑捱餓。早晨的時候,他就在村旁的溝內裡過夜,偶然還趁便在農夫的草屋裡偷一隻打盹的雞。厥後他又到鐘樓裡去過夜,在那邊待了六個月,他的事情就是在歇息日敲敲鐘,調集人們來做禮拜。最後,他終究來到了這個多數會,步入了大學的講堂。他那些同親領受他入夥,並且給他取了一個外號,叫做“大主教”。他老是非常狠惡地跟彆人辯論,會商著學術上的題目,一喝醉酒就會肇事。哪有不曉得“大主教”大名的小酒館呢?如果比起喝酒來,他在藝術係的門生中間名列第一。而最糟糕的事情是他的手裡向來就冇有一個子兒。他隻能偶爾找到一些零散的事情――為鄰居謄寫禱告書或者歌頌詩。

14世紀時,漢薩聯盟的販子把紙從諾夫哥羅德城帶到了俄國。這類紙是意大利製造的。16世紀時,觀光家巴彆裡諾來到了莫斯科。他在日記裡是如許寫的:“他們也引進了造紙的體例,乃至已經獨立造出紙來了,但是,他們造出的紙並不如何好用,這是因為他們的造紙技術還冇有達到完美的境地。”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