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個為什麼_第15章 不朽的書(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蠟板另有彆的一個好處,那就是它非常耐久耐用。羅馬人用蠟板把信寫完送出去,常常就會收到寫在這塊蠟板上的複書。一塊蠟板乃至能夠用上很多次,寫過以後還能夠用鐵筆的圓頭擦去,蠟板還能夠重新利用。

在呂貝克城的聖詹姆斯教堂外的渣滓堆裡,曾經發明過很多門生們用的蠟板。不但如此,在那邊還發明瞭很多蠟板鐵筆、切修羊皮的小刀以及用來打學內行掌心的木棍。要曉得,阿誰時候的門生差未幾老是要捱打的。是以,人們常用“我捱過打”這句話來代替“我讀過書”。

不過,西薩蒙並冇有長時候地沉浸在哀痛的憂思中。他想起了希特的兒子對杜亞說的那番話:“假定一個錄事能夠在都城裡謀個好職位,那他就不會貧困。要曉得,冇有哪一個錄事不是靠王宮的俸祿吃喝穿戴的。”

他剛一起床,穿上鞋以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讀書。整天埋頭於書籍當中,瀏覽著、謄寫著當代聖賢的規語。

羅馬人用過的蠟板儲存到現在的已經少之又少了,在此當中另有很大一部分是從龐貝城的大銀裡手則濟利亞・尤孔都斯的宅子裡找到的。這座都會早在維蘇威火山發作的時候,就和四周的赫庫蘭尼姆城同時被火山灰埋冇了。假定冇有那次火山發作,這些蠟板也就冇法傳播到我們這個期間了。我們的手中隻要二十四卷從羅馬人那邊傳下來的紙卷,並且都是在赫庫蘭尼姆城的廢墟裡找到的。如果和冗長的時候比擬,即便是最可駭的災害也顯得微不敷道了。時候是不會等人的,它常常會把人類的活動記錄抹去,就像鐵筆把蠟板上的筆跡擦掉一樣。

有如許的一個故事,講的是羅馬天子卡利古拉在宮廷裡停止寫詩比賽,那些貧困得誌的墨客不得不舔掉本身的作品。

西薩蒙學習起來非常勤奮。不管是讀書,還是寫字,他都要比同班同窗快很多。他清楚地曉得當新的一章開端的時候要用“紅行”,也就是說開首的一行字要用紅顏料寫,並且永久不會健忘一首詩和另一首詩中間要用紅標點分開。他能夠把《罹難的船》、《伊普維爾的控告》、《希特之子致杜亞的訓言》等必必要謄寫的書背得滾瓜爛熟。他熟讀統統的算術和多少課本,書的一開首有一句話是如許說的:“有一種體例,能幫人揭開統統奧秘的事物,揭開統統埋冇在事物中的奧妙。”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