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何聽了此話,自是受用得很。故不再分兵,止追擊西南邊這一起。陸婷正巧在這一組人馬當中,轉頭看看,官兵並無分兵之意,心中暗想,這廝倒是看出了端倪。我便再給他們吃些“消信埋伏”,故一聲號召,又向西北方跑去,前麵官兵自是追逐不斷。來至山路一密林旁,陸婷及部下七十餘人竄進林中。本來這林中,早已布好很多“懸石捕獸器”,止等敵軍中招。樹林當中,地上厚厚一層枯葉,將這捕獸器套子隱得很深。
這“懸石捕獸器”乃是中山獵人常用之物,先選一高大健壯之樹木,在一上端小杈處,架一健壯繩索,再於這小杈上方,用一橫木綁在杈兩端牢固,使這小杈與橫構成一“樹杈孔”,這孔大小止可穿行繩索便好。而後貼著樹下埋冇之處,向空中之下深深楔一木枝,這木枝上粗下部削尖,亦是好向土中敲打,而上粗部又有小枝,以便繩索做結。將長繩一端捆綁一重石,若捉人,自是一百八十餘斤便綽綽不足。如果捉虎,還得減輕。再使兩三人,拉起重石。而這猿兒在做此事之時,一人便可拉起巨石,足見其神力也。而後,將繩索係活結於下方木楔子之上。這活結,隻要稍稍用力,便解開繩索,重石便落。再將繩索隱於草地當中,那一端回成一國圓套,而套繩頭繞過火線繩索再於繩頭“稍火線”處打活結,故這套子重石一落,便可收緊,獵物便擺脫不得了。再將繩索兩端取半處,橫著繫上二處粗木棍,如有人、獸上套,重石下落,那橫繫著的木棍便卡於“樹杈孔”中,二處,乃是怕其第一處斷裂,便再係一處覺得保險。此時,人、獸恰好卡至樹中心,上不得下不得,便是中招了。
王何道:“崔千總所言極是,現在便可一邊用火器反擊,一邊從四周取木立寨。”
二人商討結束,便統領兵士追擊。但見鄉勇,時打時撒,如此行了四五裡路,忽見火線,確有一處開闊之地,兩邊林子亦是稀鬆了。
崔二柱道:“確是如此,但此處門路曲折,路麵又凹凸不平,而賊兵在樹林邊沿,進可擾,退可逃。倒黴於火器施放。我想我軍可邊追邊打,到個開闊陣勢,再行利器進犯。”
陸婷大喜,對眾兵道:“官兵雖減員很多,但還未動其根底,我等世人還得再引其出戰,將其引至佈雷之地,再叫他們吃些‘神機雷’的短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