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部落生存記_第46章 返回之時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比如陶器,部落裡存放著100口陶鍋,可有甚麼用?每天用來燒飯的就那幾口,剩下的不但占處所,並且還得好好儲存,占用勞動力。

這裡很快就成為部落又一個首要的工坊,從早到晚,都是水碓高低起伏的“咚咚”聲和水流的嘩嘩聲,被張洪陳為磨坊的處所,設置了40台水碓,每日可措置粟1000餘斤,獲得粟米660多斤,這些措置好的粟米,會被放到陶罐裡儲存起來,供食用時直接取用。

沿途的地形地貌如何?有甚麼礦產?另有冇有其他部落的存在?他們的餬口體例是如何的?這些題目,即便是部落裡學習筆墨最多的巫,也冇有體例精確地向他描述他想要曉得的事情。

起首是開荒,這些天又陸連續續地開了500多畝的荒地,但離張洪的預期還差很多。來歲,起碼要蒔植3000畝的粟,如許才氣收成充足族人一整年耗損的食品。

顛末一百多下的打擊後,熊果用一根木頭插到窠臼火線的小坑裡,等水碓舂搗裝配這端抬起後,敏捷把木頭支在水碓上,然後把窠臼內裡的粟米、麩皮、穀殼等掃到木框中,再舀一碗粟到窠臼中,取下支上的木頭,讓水碓重新事情。

各個部落的事情,由各個部落本身處理吧。

而其他部落如果想要熊部落的產品,也能夠以一樣的體例來“賒賬”,比如想要陶器,隻要麻,並且麻的數量還不敷,那能夠先賒賬,談好下個月還多少麻,陶器便能夠先給你們。

但為甚麼熊部落還要偶爾讓熊木他們製作一些呢?

從張洪那邊獲得的兌換物質種類之豐富,讓各個部落喜出望外。

在張洪看來,部落出產的東西,終究都是要買賣出去的,隻要互換出去才氣產生代價。

以是即便是張洪很想將人要過來,那也得有充分的來由。

動力部分通過在儲能的一端,木頭上開上一個特彆的水槽,在水邊引入水流注入後,這一端會因為重力降落,將安設著舂搗設備的另一端高高抬起,然後到必然的高度,水槽中的水將會被排擠水槽,而另一端的舂搗設備,則在重力的影響下,砸向舂臼中的粟米,而溪水又開端重新注入水槽。這類裝配還能加裝止停服從,隻要斷水或者在一端支上一根木頭,便能停止停止,供族人彙集舂好的粟米。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