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部落生存記_第206章 淩河沿岸(六)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底部用幾根木頭埋入一米深的沙洲作為支架,上麵用麻繩和藤條將作為骨架的樹乾捆綁在一起,層層搭建,最頂上勉強達到了七米的高度。

固然並非通暢無阻,但對這片池沼來講,已經具有了開辟的代價和意義,因為這裡將成為連接白河和淩河的一個首要地點。

顛末一天的行進,遵循熊洪的估計,他們已經走了二十多裡。探險步隊前鋒碰到了一片充滿沙洲和蘆葦叢的河段。

熊洪用木棍扒開一處沙洲上的草叢,暴露了上麵的泥土,“這裡的土質較著沙化,申明是上遊沖刷下來的泥沙在這裡堆積,然後通過這些沙洲間的支流,將上遊的水堆積到這裡,並通過這些小一點的支流,共同在此處會聚成更大的河道。”

“族長,這如何辦,幾近每走幾步就會碰到一個冰坑,”熊二從一個坑裡拔出右腳,上麵沾滿了泥水,“扒犁底子過不去,這裡的沙洲太麋集了,或許我們應當從河岸上走,如許馬匹能走得更快一些。”

喜好史前部落儲存記請大師保藏:史前部落儲存記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熊洪衡量了好久,實在已經偏向於第二個挑選,就是溯流而上,去看望這條未知的河道是不是傳說中的白河。隻不過,現在族人的態度,以及過冬物質的環境,還要綜合考量。

挑選了一片麵積較大、離水麵較高的沙洲,熊二帶領隊員們從岸邊的樹林中砍伐了幾十棵樹乾,遵循熊洪的要求,搭建一個約莫七米高的木製哨塔,作為這裡的標記物。

幸虧這些水坑固然很淺,即便踩出來,最多也隻是弄濕鞋子,但水坑浩繁,對扒犁的行進和步行都有所影響。

這片地區在春夏季應當是一片池沼。通過四周的支流、淺灘以及河岸旁的水塘、湖泊,另有發展在沙洲中的富強雜草,能夠很輕易地判定出來。

明天又碰到這片沙洲地區,更加證明瞭熊洪的猜想。

熊洪等人徒步前去查探,手持木棍,謹慎翼翼地在冰麵上挪動。因為四周有沙洲和一些水坑凍成的冰層,這裡的冰麵環境非常龐大,特彆是那些淺水坑結成的冰層,大要看似與其他處所無異,但踩上去卻會碎裂,導致一腳踏進水坑。

按理說,按照河道的寬度,這條未知河道的水量應當很大,流速也應當較快。但前兩天測試的那塊木頭,漂流了好久才走了一段間隔,申明流速並不快,這讓熊洪感到迷惑,從而果斷了他向這個方向摸索的決計。

“不過我們也不是毫無作為,”熊洪鼓勵士氣,向大師說道,“在那片較大的沙洲上,搭建一個木頭台子,如許我們能夠遠遠地察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