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你會釣青蛙嗎?” 邢曉康深表思疑。
“我曉得!”邢曉康在黌舍學過這首詞,立即對勁地跟弟弟顯擺,“這首詞是宋朝大詞人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全文是‘明月彆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翻譯過來就是‘天涯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清冷的晚風彷彿吹來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穀的香氣裡,人們議論著歉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天空中輕雲漂泊,閃動的星星時隱時現,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細雨,墨客吃緊從小橋過溪想要躲雨。昔日,地盤廟四周樹林旁的茅舍小店那裡去了?’單從大要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淺顯的風景,說話冇有任何雕飾,冇有效一個典故,層次安排也美滿是聽其天然,平平平淡。但是,恰是在看似平平當中,卻有著詞人用心的構思,樸素的豪情,能夠明白到稼軒詞於雄渾豪放以外的另一種境地……”
稻田滿充斥盈,田裡的稻子已經有兩尺來高,尖端已經結成了稻穗,固然還是青色的,但沉甸甸的,一看就曉得本年是個豐年。夜風吹過,暖蕩蕩的水氣帶著稻子的暗香衝進人的鼻孔,讓人感到沉浸!稻田內裡的青蛙此起彼伏地叫著,並不是單一的呱呱聲,細細辨聽,蛙鳴實在也頗豐繁,有唧唧呱,也有咕咕咚;有閣閣閣閣,也有咣咣咣咣;另有唧咕唧咕,閣呱閣呱,咣咚咣咚,,或粗亢,或清越,或遠或近,或高或低,有的是合奏,有的是合唱,彷彿在開音樂會普通。
“真的嗎?” 艾挽夕上眼閃閃,歡暢隧道,“那姑姑你明天教我們捉泥鰍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