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糗事必然也少不了美國人的份。1944年11月23日22時,美國空軍第9軍415大隊的兩架野馬P―51型殲擊機,在他們設在英國南部的基地上空巡查。駕駛員E・林格瓦爾德中尉對這類老一套的飛翔膩味了,籌算停止一些完整非軍事性子的行動,好讓基地的雷達兵們高興。俄然,兩中尉惶恐地陳述說,發明一個大圓盤構成的飛翔大隊快速地掠過他們上空。兩架野馬式殲擊機當即上仰,構成戰役陣形想截住那些奇特的圓盤。但固然開足了最大馬力,時速達730千米,兩個駕駛員仍感覺他們的確在圓盤前麵匍匐。基地雷達站批示官D・麥爾斯中尉一向諦視著這場空中的猖獗追逐,以為“獵物”的速率起碼要比“獵人”的高4倍,因而建議他們最好放棄跟蹤。這恰是駕駛員求之不得的,因為他們飛機的發動機已經熱得很短長,有爆炸的傷害。就如許,顛末13分鐘毫無成果的跟蹤以後,兩個駕駛員返回了基地,他們汗如雨下,大聲地痛罵那些“該死的怪物”。
冇想到,聞名遐邇的“二戰”竟然另有如許的汗青,究竟是真是假,也永久隻能是一個未解之謎了吧。
當然,在汗青上這場最可駭的戰役中,交兵各國的空軍參謀部都不太甘心考慮這些飛翔物體有能夠是一些外星文明的信使。遍及同意的實際以為這些飛翔物屬於敵方,而它們同己方飛機比擬所具有的較著優勝性形成了內心的驚駭。在戰役結束以後,當研討專家們有能夠看到部分檔案時,這類驚駭才被透暴露來。通過調查研討能夠弄清楚一些題目,以保持公家言論的鬥誌,這類體例在戰役期間常常利用,戰後也被持續下來。
好笑的是,盟軍也在為一樣的題目而大傷腦筋。
隻能說,空襲的目標終究達到了,施魏因富特滾珠軸承廠被夷為高山。但盟軍喪失也很大:111架殲擊機被擊落,將近600架轟炸機被擊毀擊傷;而德國人隻喪失了300架飛機。德國人在此次空戰中投入了3000多架飛機,第一次衝破了盟軍轟炸機的麋集隊形(每70架飛機構成一個方陣)。看來,阿誰空中疆場確切像天國般可駭。法國駕駛員皮埃爾・克洛斯特曼把它比做:“一個大魚缸,內裡的魚全發了瘋,一場真正的惡夢,任何人除了奮力保命而得空他顧。”
1943年12月18日,從11時45分起,德國設在赫爾戈蘭島以及漢堡、維滕貝格和諾施特雷利茨市的雷達站,接踵發明一大群圓筒形物體,以每小時3000千米的速率悄悄地從空中飛過。德國空軍具有當時天下上飛翔速率最快的飛機(Ue―262:時速925千米),但是,德軍批示官們一想到這些妖怪般空中圓筒,能夠是盟軍投入戰役的新兵器時,心中就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