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島上的珍寶
撤退遁藏敵對的荷蘭船隻後,梅連重返沉船處,打撈起151塊銀錠、更多的銀幣、一隻大錨、八門銅炮、一些銅和銀器皿。1628年又打撈出37塊銀錠、約莫3千枚銀幣,但大量的財寶仍然留在海底。
自從1535年西班牙殖民頭子弗朗西斯科・皮薩羅占據秘魯直到1821年秘魯獨立,利馬始終都是南美西班牙殖民地總督的駐地。當年,殖民軍到處大肆殛斃印第安人,並從他們那邊搜颳了多量金銀金飾,剝削到利馬,然後按期裝船運回西班牙。以是,利馬號稱富甲南美洲,乃至吹噓連通衢都是由“金銀鋪砌而成”。
1927年,法國托尼・曼格爾船長從悉尼“海員和旅遊者俱樂部”複製了這份質料。他帶著獲得的這些質料,曾於1927年和1929年2次去可可島上尋覓藏寶。托尼・曼格爾發明,湯普遜標出的有關藏寶位置的數據是弊端的。湯普遜是在1820年埋藏這筆財寶的,他當時用的是一個八分儀,這類八分儀在1820年就被回收不再利用了,因為它有很大偏差。托尼按照1820年到1823年的帆海儀表質料,校訂了湯普遜的數據。托尼以為,湯普遜的那筆財寶就埋在但願海灣南邊和石磨島西北邊的海下。托尼・曼格爾在那邊還確切找到了一個在漲潮時近一個小時裡能夠進入的洞窟!但是,因為他“犯了一個不謹慎的弊端,是單獨一人去可可島的”,而在阿誰處所,水流特彆急。合法他在水下極力解除洞外雜物時,越來越多的水湧到了洞口,差一點把他淹死。他冒死掙紮了半天總算回到了岸上。他覺得“這是對藏寶尋覓者的謾罵”,今後再也不敢去那邊冒險了。
並且,牧羊人克萊蒙的傳說看來是實在可靠的。因為,據住在離夏朗德四周4千米(這與克萊蒙的說法是相符合的)處的巴羅尼埃小村裡的維爾納太太說:“50年前,我父親對我講,山洞裡有一條能夠通到山岡底下的隧道。他曾在隧道裡瞥見過一座很高的大廳,像教堂一樣,四周有一百個凳子。這個地下工程一向延長到很遠的處所,能夠通達夏朗德城的楠特伊。”維爾納太太所講的這些與克萊蒙所看到的統統都驚人地類似,但奇特的是維爾納太太從未傳聞過克萊蒙的傳說。這或許表白,已經不但一小我進入過這條地下通道。彆的,據本地傳說,聖索弗爾修道院當年曾築有一條20千米長的地下通道,能夠中轉夏朗德城的楠特伊―昴―瓦萊修道院。是以,如果這個奧秘的地下通道網確切像牧羊人克萊蒙所講的那樣,那麼夏朗德修道院的財寶,特彆是那些體積大且代價高貴的財寶和聖物珍品,像金盤子、枝形大燭台、餐器,很能夠藏在那邊,那邊不但安然,並且易於庇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