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級安逸_上下五千年(漢詳細)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神爵二年(前60年),漢宣帝於西域烏壘城置西域都護府,漢廷政令得以頒行於西域。[59]漢宣帝期間,匈奴進一步式微和分裂,南匈奴臣服於漢朝。[60]漢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北匈奴郅支單於被陳湯斬殺[61],並收回”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期間強音[62],自此漢匈戰役告一段落。[6]新莽篡漢

漢朝畫象磚“牛耕圖”

漢朝是中國生長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期間,漢族在這一期間得名,漢族因為文明程度較高,在中國各兄弟民族中一向處於主導職位,這是汗青生長和天然構成的成果。漢今後曆代的朝代稱呼雖有變更,但漢族作為中國主體民族的職位始終未變。炎漢建國

漢元帝期間,地盤集合日趨嚴峻,自耕農大量停業,淪為佃農。豪強莊園權勢日趨強大。東漢前期,這一征象更甚,地主莊園權勢的收縮,亦直接導致了三國局麵的構成。漢朝期間,鐵耕具的牛耕是最首要的出產東西,最首要的犁地法是二牛抬杠[166]。一些新式種田法,如代田法、區田法接踵出世[167]。國度重視興建水利,尤以關中地區為最。聞名的溝渠有成國渠、六輔渠、白渠等。東漢期間,呈現了翻車和渴烏等水利東西[168],增加了農業出產效力[167]。[165]

章和二年(88年)十月,車騎將軍竇憲領軍出塞,大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還,史稱燕然勒功。[75]漢和帝永元三年(91年)竇憲再次率軍反擊,出塞五千裡打擊金微山,大破北單於主力,北匈奴倉促逃竄不知所蹤。[76]章帝前期,外戚竇氏日趨放肆,揭開東漢前期戚宦之爭的序幕。[77]

西漢初期推行重農抑商政策,販子職位低下[171]。文帝期間,在貴粟政策下,販子競買爵位,擴大貿易範疇,促進了國度經濟的飛速生長,其職位才得以進步。西漢期間,天下已稀有個貿易中間,如長安、洛陽、邯鄲、江陵、吳、壽春、番禺、成都等。絲綢之路是當時天下最首要的商路。伴隨著貿易的生長,一些經商哲學紛繁呈現。到東漢期間,中原地區商道線路發財,各地貨色來往更加頻繁[171]。[165]

東漢末年軍閥盤據情勢

文帝接管賈誼的建議,用分地的體例減弱諸侯的權勢。景帝即位後采取晁錯的建議,直接縮減王國的封地,激發諸侯王的激烈反彈,導致吳楚七國之亂髮作,但未幾就宣佈失利。景帝藉此縮小各王國的轄地。武帝期間則采取主父偃的建議,推行推恩令,規定諸侯王位由嫡子即位,而餘子皆分一縣或一鄉的地盤。是以王國不竭縮小,漢郡不竭擴大,加上邊郡的開擴,漢朝中心當局對處所的節製力日趨加強。同時,當局將大量麵積較大郡予以豆割。到平帝元始二年,共有郡國103個,轄縣、侯國、邑、道等縣級政區1587個。[149]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